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517遼河套長城

 
楊博倒是有些奇怪徐階的舉動,不過聽到他的問話,想想才答道:“去歲起,韃子侵犯遼東事件確實在增加,不過這絕對不是俺答汗對遼東產生野心的證據。”

 
直到現在,楊博依舊不認為遼東有什麼價值,至少沒必要損兵折將去和大明死磕遼東,在他眼中這實屬不智。

 
“俺答汗絕不會取遼東?”

 
徐階對於楊博的回答並不是很滿意,又開口追問道。

 
這就是在逼他表態了,只是這時候楊博沒工夫惱怒,而是又思索片刻才點頭。

 
他不認為俺答汗會做出這個決定,遼東實在是沒什麼價值。

 
對於草原民族來說,他們所想要的,其實更多還是向南,越過長城繼續向南擴展土地,他們覬覦的是關內溫暖的土地,在那裡放牧,躲避北方的寒冷。

 
佔領遼東,雖然牧場可以得到擴大,可是生存條件艱苦。

 
對於草原人來說,他們依舊不能從中獲得太大的價值,依舊很難大量繁衍族人。

 
是的,土地再大,他們的人口卻就那麼多,有什麼意義。

 
只有越過長城,奪取南方溫暖的土地,才可以為他們族群擴大提供保障。

 
別說什麼蒙古人已經適應了北地的寒冷,難道他們不知道尋找條件更好的地方生活。

 
想想大明控制下的遼東,若不是有軍隊封鎖歸途,那些當年移民遼東的百姓還能有多少人願意繼續留在那裡,即便逃回關內以為戶籍原因只能做流民,他們依舊會做出這個選擇。

 
而一旦有機會離開,他們即便傾家蕩產也要想辦法走。

 
山東那邊發生的事兒,作為內閣首輔,徐階當然也是知道的。

 
只不過事態還沒有鬧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所以他才說可以暫時壓制一下。

 
“好了,我知道在陛下面前該怎麼說了。”

 
徐階點點頭,目送楊博離開。

 
......

 
老哈河、烏力吉木倫河、西拉沐淪河等遼河上游水系,流到遼河平原,因地勢平坦低窪等原因,流速減緩,河床淤積,河水漫濫,在這一區域形成大片的呵護沼澤地,形成了遼澤。

 
正德初年,李承勳巡撫遼東,“題請修築邊牆,自遼陽三岔河北,直抵開原,延亙五百餘里。”

 
經過幾次修築,遼河套邊牆西自白土廠關順遼河西岸南下,經黑山縣東邊壕、臺安縣大臺子、六臺子,至海城縣牛莊鎮西北越過遼河,再折向東北,順遼河東岸至開原、昌圖縣境,止於鎮北堡。

 
由於這道長城向南繞了一個大v形,傍遼河東西兩岸而置,故稱“遼河套長城”。

 
由李承勳起,明朝在遼東修築的邊牆,有意繞開遼澤,將這片區域放在邊牆之外,自然也是希望減少遼澤對修築邊牆的影響。

 
只是,這一策略,卻在之後被無數人視為重大失誤。

 
遼澤只是在夏季汛期才會形成,而春秋冬三季則會逐漸乾枯,進而收縮,而明軍在此地段卻因此多出數百公里防線,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防禦。

 
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春秋時節,蒙古韃子就會進入遼河套地區,尋找可供攻打的明軍堡壘,破邊牆而入對邊牆南方的明朝控制區進行搶掠。

 
而因為v字邊牆,明軍遼東和遼西的兵馬調動,只能沿邊牆機動,故廣寧北面的白土廠關到沉陽西邊的平駑堡,兩地相距百里,可東西兵力調動增援時,卻要繞道幾百裡地才能抵達。

 
實際上,也正是這段v字形邊牆的原因,把整個遼東地區分成遼東和遼西,這段城牆也被稱為遼河套長城。

 
而此時,一隊綿長的韃子騎兵部隊,正趁著遼澤的枯水期進入到這裡,尋找著明軍邊牆上的防禦漏洞,伺機而動。

 
“臺吉,前面不遠就是常駐堡,再前面就是黃泥窪了。”

 
“加快速度過去,看看那裡城牆有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