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448煙花架

 
哪裡會向其他人那麼麻煩,還要慢慢收集力量。

 
魏廣德又想到自己,怪不得大明朝經常鬧出鄉黨什麼的。

 
就說自己,要是將來也像袁煒這些人這樣被提拔,火箭升遷,根基不穩,到時候身邊能用的,可靠的人還不就是那些江西進士,除非在禮部或者吏部,亦或者其他高位上幹上幾年,積累起一群幫手。

 
至於馬芳、董一元、俞大猷這些人,不過是因緣際會才會得了他的好處,投到他的門下。

 
自己在翰林院時候的那幫同僚,也只能是同僚,最多就是平時說話說的多些,但真要覺得可用那就有些扯了。

 
就算魏廣德熟悉的江西籍進士,也只要勞堪、張科等少數人還算可靠,其他的也只能是因為同鄉的關係,比其他同僚關係更深一些,和其他同年差不多,只能算能用。

 
同鄉,同年,還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魏廣德在心裡默默感慨著。

 
入夜的京城當然是夜禁,雖然管得住老百姓管不住官老爺,可是有一處地方,就連官老爺也不敢擅闖。

 
那地方,自然就是紫禁城和周圍的皇家園林了。

 
此時的紫禁城,猶如一隻巨獸蟄伏在黑暗中,只偶有燈火閃耀,那是巡夜宦官帶領的宮中禁衛。

 
皇宮內外宮門、院門全部落鎖,把偌大的皇宮分割成一個個宮殿和院落,在這樣的環境下,宮人們自然是早早的回屋休息等待天明。

 
西苑,永壽宮,此時依舊燈火通明。

 
興許是又完成一件重要的朝政,嘉靖皇帝今日興致很高,召來尚妃侍寢。

 
尚妃,自然就是當初嘉靖皇帝因為打盹失笑,竟意外得寵的尚宮人。

 
或許是因為尚妃的青春活力無形中感染了嘉靖皇帝,每當和尚妃在一起的時候,嘉靖皇帝都感覺自己似乎變得更加年輕富有朝氣起來。

 
在這一年多時間裡,嘉靖皇帝時常將尚妃召入永壽宮。

 
“陛下,聽說今年的煙花已經送入宮中,不如搬來一些燃放,好久沒看到煙花了。”

 
興許是永壽宮來的多了,尚妃對這裡太熟悉,已經沒有了新鮮感,而又對每年燃放的煙花格外喜歡。

 
在和嘉靖皇帝一起遊戲之餘,忽然提到想要看煙花表演。

 
對尚妃來說,以前在民間也只見過鞭炮和地老鼠一類的煙花,直到被選入皇宮才看到絢麗的煙花表演,自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煙花和鞭炮“師出同門”,都得益於火藥的發明。

 
最早的煙花,應該是宋朝時候出現的,在宋代學者周密著作《齊東野語》一書中記載:“既而燒煙花於庭,有所謂地老鼠者。”

 
這裡的“地老鼠”,就是有明確記載的最早的煙花類產品之一,而“煙花”一詞,亦出現於此。

 
地老鼠,自然就是那種點燃後會旋轉,同時噴射火焰的煙花,有時會原地旋轉,有時則會無規則到處亂竄。

 
到了明朝,煙花也被開發出了許多種類,正如明代《宛署雜記》中所記錄的,在當時包括地老鼠、花筒、三級浪等在內的各式各樣的煙花種類,多達一百多種。

 
而一年一度的鰲山燈會上,釋放的更是集多種煙花於大成的大型“煙花架”,已經和後世焰火表演類似。

 
如果說在北宋時期,煙花還只是供宮廷貴族享樂的東西,那到了南宋,煙花就已經是“飛入尋常百姓家”。

 
市井街坊,都有專司爆竹、煙花生產和銷售的店鋪,成為宮廷和民間都頗受歡迎的玩意兒。

 
只不過,煙花的生產,技藝最精自然首推京城,而京城裡煙花技藝最高明的還是在宮中,正所謂“煙花花炮之制,京師極盡工巧”。

 
嘉靖皇帝本人也是很喜歡看煙花,聽到愛妃想看,自無不允。

 
很快,幾架大型煙花架被抬入永壽宮中。

 
“皇爺,這是不是太狹小......”

 
黃錦看著內侍抬進來的煙花架就皺眉,忍不住小聲對嘉靖皇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