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第129章 128表哥要倒黴了

    明朝立國之初就設定了較完備的制度,其中對於鹽鐵茶更是在留步之一的戶部設立專門的衙門進行管理。



    明初獲得鹽引的方法,主要就是開中法,開中法大致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



    報中是鹽商按照明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糧草、馬匹甚至是布絹、銀錢運到指定的邊防地區糧倉,向戶部換取鹽引;守支是鹽商換取鹽引後,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



    明初對灶戶的待遇是比較優厚的,往往分給灶戶草場、耕地,並免除雜役,又給工本米,一鹽引給一石。



    但到了正統以後,灶丁生活日益貧困,其田產、草場多被豪強所奪,無場曬鹽,生產積極性受挫往往完不成煮鹽任務,也就只能破產流亡。



    鹽產量不穩定,直接導致守支這步程序出現問題,商人繳納糧草、馬匹獲得鹽引卻遲遲不能從鹽場提鹽,整個販鹽週期被拉長,成本提高。



    同時,一般的鹽商,就算手裡有鹽引,也未必就能排隊領到自己的鹽,因為在這個時候還有一夥人可以大量獲得鹽引,這就是勳貴。



    從成化朝起, 就不斷有勳貴富戶向皇帝奏乞鹽引, 至弘治朝,這樣的奏乞也是有增無減, 慶雲侯周家奏買兩淮殘鹽八十萬引,壽寧侯張鶴齡家奏買長蘆、兩淮殘鹽九十六萬引。



    這些有權有勢之人插手鹽業,結果就是商人可能手裡拿著鹽引幾年,幾十年也提不到鹽, 因為鹽被權貴提走。



    “商人則有守支數十年, 老死不得支,而兄弟妻子代之支者矣。”



    在此情況下,就有商人開始和灶戶直接勾接交易,這就是私鹽的由來。



    明初嚴刑峻法, 加之灶戶日子不錯, 自然沒有人鋌而走險。



    但到了明朝中期,為了生活,商人和灶戶之間的聯繫不可避免的就出現了。



    魏廣德這段時間在府學可不是光看四書五經, 對於之前朝廷邸報也仔細琢磨過,畢竟他想要當官,朝廷政策的變化是必須瞭解的,光看大明律也不行。



    以前魏廣德以為開中法是鹽法,但是這段時間看書他才知道,其實茶葉也一樣適用於開中法,過去聽說過的茶馬古道,其實就是商人按照開中法的要求獲得茶引, 從而向周邊地區輸送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