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 作品

第1128章.會館談話.

    經過弟子深思之後,認為應該就是印象落差的緣故,一個好人哪怕是行善無數,但只要他做了一件壞事,那就會顯得格外壞,也會被世人看作是惺惺作態的偽君子!相反,一個惡人即使是做了無數壞事,但只要做了一件好事,就會顯得格外好,被認為是本性未泯、可以挽救!

    七皇子殿下若是任由這般輿論越傳越廣,他今後也就會是相同的處境,所有人都認為他就應該是無為而治、尊重百官,也認為他必須要重視自己的意見!

    這般情況下,七皇子從今往後一旦是與百官們的意見稍有不同,反而會引發百官們更為激烈的反彈。

    到了最後,就算是他可以順利壓下百官們的反彈,在史書工筆之下,恐怕也會留下‘前恭後倨’、‘城府陰沉’之類的評價,絕不是一件好事!”

    江淳沉思片刻後,點頭道:“若我是七皇子殿下的話,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必須要做些事情,展現自己的擔當與主見,儘快扭轉自身形象,否則他今後做事之際也會愈發的束手束腳、事倍功半。”

    然後,江淳偷看了一眼楊洵的表情變化,小心問道:“老師,依您來看,這些關於七皇子殿下的諸般輿論,會不會是有人躲在幕後刻意推動?若是有這樣一個幕後主使的話,又會是何人?”

    楊洵直接搖頭道:“這般輿論竟是傳播如此之廣,必然是有人在暗中推動!但老夫已經離開廟堂中樞太久時間了,對於朝廷局勢也不大瞭解,但隱隱覺得……像是這般在不經意間毀人於無形的手段,很像是內閣首輔周尚景的手段……

    不過,聽說趙俊臣也同樣是頗有手段,所以他恐怕也有可能……”

    說到這裡,楊洵很快就中止了話題。

    他已經離開廟堂中樞十年之久,對於廟堂中樞的明爭暗鬥、鬼蜮伎倆也完全不感興趣。

    但提到趙俊臣之後,楊洵卻是突然想到了什麼,向兩位弟子吩咐道:“說到趙俊臣……趁著天色尚早,你們把老夫的名帖送去趙俊臣府上,老夫想要儘快見他一面!”

    此前,楊洵曾是向會館眾人表示自己這次來到京城只是靜極思動、想要遊歷一番,但實際上楊洵卻是說謊了,也只有江淳、江正這兩位心腹弟子知道——楊洵這次來到京城,主要就是想要與趙俊臣相見一面。

    雖然是很清楚楊洵的想法,但兩位弟子至今也還是秉持著不同意見。

    兄弟二人相互對視一眼之後,江淳忍不住再次勸說道:“老師,您乃是譽滿天下的大儒,而趙俊臣則是一個謗滿天下的權臣,如今他的聲譽雖然是好轉了一些,但依然是飽受爭議,您就這樣主動與他接觸,只怕是會影響您的名聲啊!”

    楊洵卻是毫不在意,揮手道:“關於這件事情,咱們師徒三人已經討論過許多次了,趙俊臣此人就算是不談他在陝甘三邊全殲蒙古聯軍的輝煌軍功、以及協助朝廷收復河套的廟算之功,只看他那幾項利國利民的朝政改革,就知道他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臣!

    但可惜的是,他不僅是一個能臣,也是一個受賄斂財的貪官,更還是一個結黨營私的權臣……簡而言之,此人有眼光、有能力、有手段,但私心太重!就像是當年的曹操一般,乃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像是這樣一個人物,老夫身為律學大家,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朝廷律法約束於他,然後發揚他的長處、壓制他的害處,也正是因為如此,老夫才會千里迢迢趕到京城、想要與他相見,就是為了確認此人是否會受到朝廷律法之約束!”

    說到這裡,楊洵的表情有些無奈,繼續說道:“至於老夫與他接觸之後,是否會影響自身聲譽,卻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趙俊臣如今固然是飽受爭議,但從古自今,任何一個有大成就的人,又有誰不是飽受爭議?

    嘿,就算是老夫自己,近些年也同樣是受到眾多大儒的非議,他們認為老夫的理念已經逐漸偏離了儒家正道,老夫所宣揚的律學也不再是儒家分支,反而是更接近於純粹的法家!

    你們別看老夫剛才現身於會館之後,所有人都很尊敬老夫,但那只是因為這裡是雲貴會館,會館內眾人皆是出身於雲貴,若是老夫去了別的會館,只怕是很快就會有讀書人站出來、要與老夫辯經了!

    所以啊,老夫身上的爭議完全不比趙俊臣小多少,又何必忌憚與他接觸會引發更大的爭議?”

    聽到楊洵的這般說法,江淳與江正再次對視一眼,皆是面現無奈之色。

    他們知道自己勸不了楊洵,只好是答應了下來。

    大約半柱香時間之後,江淳已是尋出了楊洵的名帖,然後就離開了雲貴會館。

    *

    楊洵雖然已是百姓之身,但他的聲望、地位、影響力,依然是舉足輕重。

    所以,楊洵來到京城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朝野各界,就連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也收到了消息。

    德慶皇帝收到消息之後,首先的想法就是把楊洵復徵為官入仕,他至今也認為楊洵離開廟堂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至於周尚景,則是主動向楊洵送去了名帖,想要相邀見面——這些年來,廟堂百官之中,能讓周尚景心生敬佩的人並不多,但楊洵絕對是其中之一。

    而趙俊臣則是因為提前收到了楊洵送來的名帖,較之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二人還要更早收到消息。

    而趙俊臣收到楊洵名帖的時候,卻是再次犯了“好為人師”的癮頭,正在講訴“製造流言與引導輿論的正確方法”。

    ……

    第一更,六千字!

    凌晨左右還有第二更,大概也有四千字左右。

    無事一身輕的感覺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