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二里 作品

第811章 茹毛飲血(五)

  “秋實兄弟又長高了。”清平子拍了拍他的肩頭。這個小夥子已快二十歲,正是大好年華。

  人慢慢聚了過來,招呼著清平子他們,站在前面的都是去年得了錢糧的熟悉人家。

  聊了幾句,燒完紙錢後,梁大叔他們請眾人到村裡去坐坐。

  “袁老,這是你老的屋子吧?”梁大叔燒了開水,用乾淨的碗端了出來,放在袁天綱旁邊的凳子上。他們一般都是喝最便宜的苦茶,自然不好意思拿出來招待這樣的富貴客人。他知道現在住的屋子是宮疏雨家,自然也以為是袁天綱的家。

  “謝謝。”袁天綱扶了扶碗,“這是我家妹子的。”說著,指了指旁邊坐著的宮疏雨,她的身份已在袁家慢慢傳開,“他們家。老家在揚江府那邊,當年匪盜之禍,家裡的人走散了,我家妹子和一些村民逃到這裡,我們逃去了其他地方,好不容易才重逢。”

  “重逢就好、重逢就好。”逃難走散,在天齊王朝是很平常的事情。

  接話的是大竹村新的里正王宏林,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他就是去年去左師丘村子路上遇到那群逃難人的領頭老人,大家最後也選擇停留在大竹村。

  在幾批逃難而來的人中,他算是比較有文化的人,被大家推為里正,有什麼需要和鎮裡接洽之事,都是他代表大竹村去處理,時間雖不長,也很有些威望。

  “王老,我看地裡的麥子長勢還可以,田地有限,現在村子裡人多,怕也不大夠吧?”袁天綱當年也種地,知道這邊糧食的產量根本無法與天泰比,差不多隻有一半左右。

  比如稻穀,天泰畝產一般在一千到一千二百斤,這邊只有四五百斤,高的也就六百斤左右,頂天了,而麥子的產量還要低些。

  一個村子的地有限,人越多,上交的糧也越多,能留下吃的越少,而吃的人卻增加了,自然越艱難,他們當年就是這樣。

  說起糧食,村民的臉色都有些不大好看,王宏林嘆了口氣,道:“不瞞袁老,就是去年長勢那般好,我們也沒吃到好的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