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437章 短槍問世

    丁毅又試射了小的簧輪槍。

    這把小的和歐州的差不多,槍管稍長,長有四十公分,重約三斤,勉強像後世手槍。

    槍管略長是為了增加射程。

    十米內勉強破鐵甲。

    李忠義說勉強的意思,對方若穿著鐵甲,在十米和二十米距離,勉強打穿,對方受傷也不會重,或穿著兩層甲,基本就不可能打傷對方。

    所以,最好的射程,前者在十米內,後者在五米內,這樣的距離,可以貫穿兩層甲後,重創對方。

    當然,考慮到無論明軍後金軍,不可能個個有鐵甲,不是個個兩層或三層甲,在現在這種條件下,能做到這樣已經算是不錯。

    而且這個時代只要被鉛彈打破,很容易受到感染而死。

    像東江鎮很多士兵,都和後金有血海深仇,他們學著後金,戰前會把鉛彈再浸糞水,擦乾之後再打,更加的歹毒。

    試射過後,丁毅與一眾工匠們商討。

    聽聽他們的難點和難處。

    工匠們一致表示,零件多,且易壞,將來替換率會很高,成本比較高。

    還好丁毅的銅礦和鐵礦都可以從日本源源不斷的過來,極大降低了成本,不然你全靠購買礦產來做,丁毅一件開支肯定要翻翻。

    丁毅道,成本現在可以忽略不計,關鍵是人工和製造進度,人工成本也是成本,銅礦和鐵礦他可以從日本搶,但是人工是要付工資的。

    這簧輪槍,十次連發就要換零件,可能打一場就要換,這頻率實在太高。

    他的燧發槍將來能打了一年還不換,完全不一樣。

    工匠們還告訴丁毅,這簧輪槍最難造的,反而槍管,其他零件雖然多,但也想到了辦法。

    但是吧,槍管造出來耐用,一根槍管可以用很久,按燧發槍的標準,連打四十槍才會崩,不連打的話,用上半年一年都沒事。

    可就是零件要常換。

    零件要換,是因為零件標準實在不高,不夠精細。

    “帶我去看看。”丁毅跟他們去看了看做槍管和零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