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作品

183:你還是閉嘴吧

    項大人莫名覺得中了一槍,膝蓋有點疼,“罷了,罷了,你若是不在乎這個,就隨你吧。”

    項夫人雖然這樣懟丈夫,但是細細一想也覺得丈夫的話有道理,娶妻娶賢,若是妻子的太過強勢也非善事。

    項夫人一夜沒睡好,決定把小姑子請出來喝個茶。跟她再好好打聽下。

    三夫人來得很匆忙,因為要準備明日相看的事情,蘇希仙的衣裳首飾5她都得一一過目,但是嫂子難得叫她出來,她還是趕緊來了。

    “大嫂,你找我什麼事情,還得出來喝茶?”三夫人知道自己的嫂子也忙,家裡事情一大堆,哪有功夫專門出來與她喝茶。

    但是等到三夫人聽完嫂子的話之後,半晌沒能說出一個字。

    項夫人看著小姑,道:“你怎麼這副表情?怎麼了?哪裡不對勁?”

    “大嫂,你想讓彥名娶辛夷?”

    項夫人點點頭,點完頭才發現,自己還沒跟小姑提過,不免有點心虛,輕咳一聲說道:“上次在大靈寺見過,我覺得六姑娘品行不錯。不過,到底是你跟她一府住著,就想問問你。”

    三夫人的神色糾結不已,看著自己的大嫂那眼神真的是格外的複雜,最後才說道:“辛夷沒什麼不好,就是太厲害,咱們家的孩子制不住,大嫂你還是算了吧。”

    沒想到小姑跟丈夫倒是心思一致,她遲疑一下,問道:“這麼厲害?”

    三夫人拿著帕子捂著臉,“她連容王都敢打,有什麼不敢的?”

    項夫人一驚,“還有這樣的事情?怎麼絲毫風聲沒聽到?”

    三夫人一想覺得自己這話有歧義,頓了頓才說道:“就是辛夷才剛回來的時候,容王殿下與她之間有點不大和睦,具體怎麼樣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聽京墨有一回提了這麼一句。不過,辛夷也救過容王的命呢,皇后娘娘還命人上門送賞呢。”

    雖然那賞讓人憋氣,但是三夫人沒說,這不是丟了辛夷的臉。

    項夫人看著小姑,“那你覺得這婚事怎麼樣?”

    三夫人當然不喜歡,苦口婆心地看著大嫂勸道:“大嫂,你聽我的,辛夷她就不是一般人能管得住的,她那是真本事,一杆槍使得我們老太爺都誇讚。咱們家上上下下加起來,都不夠她一槍打的,這要是夫妻感情好也就罷了,這要是夫妻感情不好,大侄子這一輩子不都得在她手下縮著脖子過日子?你忍心嗎?”

    三夫人以前不喜蘇辛夷,但是如今也不討厭了,但是不討厭不代表願意讓她進項家門,他們老項家真管不住她。

    項夫人更糟心了,但是自己看中的姑娘,怎麼看怎麼合心意,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女子,她想了想說道:“你雖然這麼說,但是我覺得還是讓彥名去走一趟,萬一倆孩子能看對眼呢?厲害點也好能撐起門庭,彥名的性子有點太好說話,有個厲害媳婦管著也不錯。”

    三夫人:……

    大侄子,姑姑真的盡力了,你娘這是對辛夷著了魔啊。

    “大嫂,你再考慮下。”三夫人真覺得蘇辛夷不適合項家,她們項家那時書香門第,老老少少說話做事都是溫和的做派,辛夷她……她不成啊。

    “你也說了辛夷那孩子不錯,就算是性子強勢了些,但是有利有弊不是。再說,辛夷未必能看上你侄子,咱們興許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呢。”

    三夫人聽到這話就不高興了,“彥名哪裡不好了?現在都已經是舉人了,等到中了進士就可以授官,青年才俊就是他。真要說起來,辛夷是鄉下長大的,配彥名我都覺得高攀了。”

    項夫人看著小姑子立刻說道:“以後這樣的話不要再說,鄉下長大的怎麼了,若是鄉下長大的能這麼優秀,我也願意把孩子送鄉下去。”

    三夫人:……

    她大嫂這麼重規矩的一個人,如今也變了。

    “我覺得大嫂你還是不要想了,辛夷那丫頭的心思一般人把不準,沒準她真跟咱們彥名不是一條路的人,你先做好準備,別到時候沒相上又生悶氣。”三夫人越說越覺得有可能,“這老虎能看上貓嗎?”

    項夫人:……

    你還是閉上嘴吧!

    齊國公府的蘇辛夷剛拿到了展橋給她的榆林衛的信,這信厚厚一摞,有兩位堂兄的,有穆邢的,有田早與包大同的。

    她首先拆開堂兄的信,細細看完之後心裡長長地鬆口氣,年前果然是被困在了草原上,幸好龐瀾對草原還算是熟悉一些,帶著他們找到了牧民居住的地方,以物易物算是有個落腳點的地方躲避風雪。

    堂兄信中說得挺輕鬆,讓她放心商隊的人都帶回來了,他們還換回了不少的東西,所換之物都統計成冊分成三份,還給蘇辛夷送來一份輿圖,這份輿圖就是他們年前在草原上走過的地方。

    蘇辛夷看著愛不釋手,比起東西她更喜歡這份輿圖,大堂兄做事真是深得她心。

    大堂兄的信都是報平安說好話,田早的信也是寫的規規矩矩,還寫了他們在榆林衛的生活情況,每天都是訓練巡邏種地,日子枯燥又無趣,但是在田早筆下還是能看得出那隱藏在內的期待與復仇的渴望。

    田早還在信中講,如今榆林衛外不遠處給商隊居住的敵臺又被修建擴大了,因為商隊給榆林衛的百姓帶來了很多便利,售賣的東西價格十分公道,因此有不少百姓都去幫忙。

    田早說,應大嫂子組織了一支婦女隊,專門跟商隊交換購買東西,還帶著人給他們修住的地方,又說應大嫂子還問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