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巨頭 作品

第三百六十九章 停滯的細胞分裂


  地行的身軀,在不斷地潛入深海。

  而在他身軀潛入深海的過程中,水流,直接通過他的身體,擠入了他的體內。

  水元素,也一併擠入了他的體內。

  而在這個時候,地行身體打開的“孔洞”,也閉合了起來。

  從前世人類熟悉的視角,這可以叫“喝水”,也可以叫“呼吸”,也可以叫“潛艇平衡壓力”。

  不過,很快,他就停止了下潛的動作,抬頭看了一眼海面,他的體內,電流霍然滋生。

  水液充斥在由氣囊演化而來的、在血肉合攏後變成接近次生顎結構,形成閉合空間的器官內。

  被電解水液形成的氣體,充斥他的體內氣囊,強大的浮力,將他的身軀推向了海面。

  在距離他較遠的位置,一隻只喙羽飛龍也在一次次深入水中。

  在“聲音”這方面,棘掠龍有著次聲波可以用,但對於有著巨大鳴腔的喙羽飛龍來說,想要把它們經常使用的超聲波轉為次聲波還是常規頻率的聲波,都並不難。

  地行能夠觀察到,隨著它們一次次潛入海中,它們體內的氣囊、體表的鱗羽,就像自己初入水中時一樣,周邊和內外壁上的肌肉、結合生命力與風元素,將內部的空氣和風元素壓縮,讓體積縮減。

  在海水之中,它們的軀體如同魚類一般快速擺動穿梭著。

  魚鰾。

  地行不知道,氣囊結構是否就是從魚鰾,或者說與魚鰾同源的結構演化過來的。

  前世,那會填入大量氧氣的魚鰾,本身也可以作為儲備和輔助呼吸,一定程度上和氣囊類同。

  不過,無論演化上,氣囊本身是魚鰾的一部分特化而來,還是肺演化後才演化出現。

  但魚鰾和陸生嵴椎動物的肺同源這點是毫無疑問的,而結構上說,氣囊是肺的延伸。

  可以當成魚類的喉鰾——通過直接吸入外部空氣來補充來使用。

  釣魚為什麼要先把魚拖上水面,就是為了讓這些魚的魚鰾充氣,相對更難下沉。

  儘管都是充氣,但是,充氧氣和充氫氣還是有區別的。

  對於地行來說,這個能力,還真就是“副產物”。

  利用浮力的功能,對於其他生物來說,對於前世生物來說,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能力。

  眾所周知,海水的壓力基本由水深決定。

  在較潛海域的魚類,一般都具備“魚鰾”或者說“魚泡”這個器官結構,可以通過充放氣體,充放海水來控制它的體積,來讓自己獲得不同的浮力。

  也就是潛水艇的基本原理。

  只要魚鰾周圍的肌肉足夠強,能夠抵抗住海水壓力,理論上,潛到最深處也沒問題。

  但是,對於這個異世界的生物來說,它們有更簡單輕鬆的方法來讓自己上浮。

  直接控制水元素,搭上“上升海流”,直接就可以上浮。

  完全不需要靠這種魚鰾式的器官來進行上浮。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異世界的海洋生物,都是“深海物種”。

  前世深海魚,尤其是軟骨魚之中,絕大部分都沒有這樣的氣動結構。

  不過,它們走了另外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