圏吉 作品

第200章,渤海國史

    雲姑卻不待江朔解釋,打斷他自顧自說道:「渤海國初代國主名祚榮,他打下了渤海國的基業,但這本錢麼卻是其父乞乞仲象留來的,乞乞仲象是靺鞨人的一支粟末靺鞨的首領,高宗總章元年,唐滅高句麗之後,因為高句麗貴族不服,仍時常叛亂,將大批高句麗遺民和一部分靺鞨人強行遷往內地,其中就有乞乞仲象部,他率部眾遷居到盧龍節度使治下的營州,一待就是三十年。」

    江朔道:「難怪渤海國建立之後一切都遵照大唐制度,原來他

    們在大唐治下待了這麼久,那他們又怎麼離開營州在此地建國的呢?」

    雲姑瞥了一眼李珠兒,道:「還不是因為她們契丹人!」在江朔、獨孤湘這樣的漢人眼中,雖能看出李珠兒是胡人,卻難以分辨民族,但北地邊民一望而知李珠兒是契丹人。

    李珠兒大大方方地說道:「武周萬歲通天元年五月,營州都督趙文翽暴虐無道,契丹首領松漠都督李盡忠與歸誠州刺史孫萬榮為舉兵反唐,之後北地各族也都捲了進來,唐人稱之為「營州之亂」。」

    獨孤問躺在榻上道:「嗯……這營州之亂老夫也有所耳聞,在當年還有一件趣事,李盡忠、孫萬榮都是契丹人,他們的漢名本是武皇所賜,武皇是一個睚眥必報的女人,二人反叛之後,她大筆一揮,將李盡忠改名為「李盡滅」,孫萬榮則改為「孫萬斬」。」

    這事實在太過滑稽,江朔和獨孤湘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連李珠兒都不禁莞爾一笑。

    雲姑卻「哼」了一聲道:「當時邊民多受趙文翽所苦,但契丹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奚人、靺鞨人也是懾於契丹威脅而臣服李盡忠,一旦大唐平叛大軍到來,奚人、靺鞨人便擺脫契丹重新向大唐效忠。」

    其實當時是武皇臨朝稱制,不應稱大唐,但世人習慣了大唐的稱呼,鮮有稱周朝的。

    雲姑續道:「但叛亂平息後武皇卻遷怒投靠契丹人的北地各族,下令清算各族,被逼無奈的乞乞仲象只得率部取道天門嶺東渡遼水,逃還故鄉。」

    江朔道:「原來如此……」

    雲姑道:「神功元年六月,武皇假意封乞乞仲象為震國公,謊稱赦免其罪,但不久就反目食言,令契丹降將李楷固率軍進擊靺鞨部舊地,靺鞨人多遭屠害。乞乞仲象恰在此時去世,其子祚榮繼任為部落領袖,面對緊追不捨的李楷固,祚榮決定在其必經之路天門嶺設伏,唐軍果然中計,全軍覆沒,主將李楷固僅以身免。」

    李珠兒道:「此後契丹歸附於後突厥,契丹、突厥聯軍擋在了唐軍東進必經之路上,這一擋就是四十多年,唐廷只能和契丹交戰,卻不能再行進討靺鞨,祚榮得以從容渡過遼水,兼併靺鞨各部,收容高句麗遺民,在東牟山築城定都,是為渤海國,其主祚榮也改姓「大」,稱為「大祚榮」,此後渤海王族皆以「大」為姓。」

    江朔道:「幸好靺鞨人在天門嶺設伏殲滅了追兵,否則也無法從容建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