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248. 改進 “並不好管的。”

    張娘子解釋道“在這兒的孩子咱們都用心照顧著,可誰也不能吃白飯不是學著乾點兒活,以後出去了才能養活自己。誰個能養他們一輩子呢都是調教得手腳利落的,您要教她們規矩,領回去說一說就行的,都聽話。”

    花姐問除了現在看到的,是不是還有更小的孩子。

    張娘子道“有,在後頭擱著呢。”

    她們於是起身去看,後院一間屋子,一排通鋪,上面擺著五個雜色的襁褓,有好有壞,新舊不一。有嬰兒在哭,一個哭了,連著幾個跟著哭。一個約摸七、八歲的女孩兒趕緊上前抱起一個哄著,又說“許是尿了,剛才餵過粥了。我這就給她換尿布。”

    張娘子陪笑對祝纓道“這兒就小婦人幾個人,如今孩子多,在這裡吃飯的都有十來個,就叫她們大的帶小的。”她的身後,幾個粗糙的婦人臉上也都帶怯,生怕被挑刺。體面保姆的工錢高,育嬰堂也不可能僱奶媽子來一人一個的看孩子。就只有這三、四個人,還得負責做飯,也洗衣服、縫補。遇著孩子之間打鬧、爭搶之類,她們還要拆解。

    祝纓伸手在窗戶邊上試了試,有點透風,張娘子又趕緊說“晚間都會堵上的。”

    這裡看著比當時思城縣那個收容過祝煉的地方好一些。

    祝纓未及細問,張六滿頭大汗地跑了過來,心裡直呼倒黴。他平常也小小偷懶,但是貴人們一般不親自往這兒來,誰知道今天就叫刺史大人給撞上頭張六跑得頭頂冒煙。

    祝纓不動聲色,花姐和江舟之前已有些不忍,現在看著這幾個孩子都有點走不動了。

    祝纓抬腳就走,小江一手一個,扯著袖子將二人拽了一下,又拄著杖篤篤地跟了出去。花姐回望了兩眼,狠了狠心,跟著又回到了前堂。

    前堂,張六垂手站著。這是一個普通的中年男子,眼前他們一家三口看著比別人顯得健康一些,可見平日生活也比別人好一點。不必祝纓,小柳都能猜著些,想必有些活計是使喚一些小丫頭乾的。

    祝纓又問育嬰堂內有多少人,張六道“男女一十七口,原本有二十一口,前陣兒糖坊要工,挑了四個十來歲的丫頭去做學徒工了。她們都十一了,有生計就該搬走啦。”

    祝纓知道這兩口子雖有些小油滑,已算不錯了的。如果他們真不要良心了,必能過得很富裕。

    祝纓問道“育嬰堂常年能有多少孩子每年送走多少新有多少死亡多少”

    張六道“也就一、二十個,這麼些年也沒超過三十個。每年送走三、五個,新來的,多有八、九、十來個,少的也就三、五個。死的呃,不好說,孩子不好養吶”

    就算正常人家,親爹親孃帶著,也不能個個都養活的,育嬰堂死得更多一點。

    張六尋思著,怎麼跟刺史大人多討要一點錢糧

    “都是什麼樣的年景”祝纓問。

    張六忙收回心神“哎喲,除了遭了瘟,年景好壞跟這個沒關係。年景不好,生下來就溺死了,誰往這兒送年景好,生下來自己就送給人養了。又或者有生下來就放到大路邊兒的,還有自己賣的”

    是了,此時可以人口買賣,父母賣掉子女還真不算是個事兒。自己就處理了,也用不著勞煩育嬰堂。

    祝纓道“還有這樣的說法我看這兒怎麼陰盛陽衰的女孩子特別多”

    張六又說“男孩有殘疾的會扔到這兒。要是沒毛病的,就是黃花閨女養漢子,養下孩子不能留的誰沒事兒扔兒子呢能送過來的多少有點兒毛病,要麼是殘疾,要麼是來歷上不太好說或者是家道中落。把孩子往這兒送的,爹孃都算有心了。女孩子就不一樣了,養大還要陪副妝奩,虧本。”

    祝纓又問了一些諸如以前的孩子去了哪裡,是否會被拐賣之類的問題。然後沒說什麼就走了,張六兩口子摸不著頭腦,心道,刺史大人到育嬰堂就為了問個年景好的時候扔孩子的多不多

    育嬰堂的孩子們又是一次失望。

    出了育嬰堂,花姐和江舟都想說話,又都忍住了。真是無事不要進此地。來一次,難過許多天。

    走遠了一些,祝纓才問小江“你們還有別的事嗎”

    江舟搶答“大人,今天是休沐日。”

    祝纓道“唔,那到衙裡坐坐吧。”

    一行人回到了刺史府,一路到了簽押房。

    小江的手杖一路篤篤篤,很有節奏地敲著地面。到了室內,她提著手杖,不再點地了。

    幾人坐下,牛金來上了茶,祝纓開門見山地對小江說“育嬰堂你去了幾次了覺得怎麼樣”

    大家在育嬰堂遇到了就有點小尷尬,小江見祝纓不問她去那兒幹什麼而只是問育嬰堂,試探地說“大人的意思是”

    祝纓沒有兜圈子,道“這裡是梧州,育嬰堂也該管起來了。”

    小江猶豫了一下,輕輕地搖了搖頭“並不好管的。”

    她接著算了筆賬。

    經營育嬰堂是要有成本的,將一個孩子從小養到大,不管上學、只管吃穿也是個不小的數目,偶爾還得看個病,還得算上僱工照顧孩子的工錢。所以能省則省。因此普通的縣城並不能每縣都有一個育嬰堂,梧州的這個生計也比較艱辛。再加上管事的有意無意也要從中揩一點點油水,整體就比較困頓。

    大的帶小的,掃地洗衣服,燒火抬水。長到七、八歲就能送去當學徒工,或者去當小廝丫頭,到十二、三歲,除非能在育嬰堂裡幫特別多的忙,否則也沒多餘的一口飯養那麼大個活人,必得請她走人。十來歲的飯量,夠養三、五個小孩兒了。

    如果祝纓要管,按什麼標準管

    這裡面還有另一個問題“要是知道大人想管了,恐怕蜂湧而來的人能吃窮梧州。”

    小江說得很冷靜“人都趨利,原本孩子都養不活,生下來溺死也就溺死了。一旦您這兒的育嬰堂管起來了,要是比現在的好、比普通窮苦人家的孩子過得好,許多父母也不至於必要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必會有一些人將原本要殺死或買走的孩子送過來的。到時候您養是不養怎麼養養到多大孩子本來就不好養,夭折得多了,您就要受到責難。多少雙眼睛盯著。”

    她很少當著很多人的面說太多的話,尤其是有花姐在場的時候,今天說得尤其的多,連小柳都覺得有點意外。

    祝纓卻聽得很認真,自在育嬰堂門前被攔住起,她就又將之前計劃重新審視了一遍,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本打算以孤兒為主廣灑網,畢竟有父母的孩子另有牽掛,插嘴的人也多。育嬰堂的孩子不如想象中的多,沒魚,撒網有什麼用網還得更廣一點。且現在小江說的這些,也是很有道理的。

    小江只說的“養”還沒有說到“教”,她出來魚之後怎麼安排也得考慮。魚多了自己就會競爭,就那麼仨瓜倆棗,看不出競爭。

    祝纓聽小江又說了一陣,直到小江意識到自己說得太多了,臉上一紅,復又閉了嘴。祝纓才說“原來如此,我會再想一想的。”

    管還是要管的,不過情況需要調整。

    小江已覺自己失言,忙起身告辭了。

    她腳步匆匆,手杖敲在地上也失了方才的節奏。邊走邊想不能在梧州的育嬰堂抱養孩子了

    她回到了家中,江舟見她有點魂不守舍的,去燒水給她泡茶,回來就看到她在對著衣架上的官服發呆。江舟道“總會有好孩子的。”

    小江回過神,問道“你想你的父母嗎”

    江舟怔了一下“有時候想。”

    “會想找嗎”

    江舟道“以、以前沒想過,現在、現在也要是遇著了,會想知道的。認不認的再說”

    小江道“是啊,人總是想找到自己的根的。”她又望向了衣架上的官服,打從裁好了衣服,穿上了身,對著鏡子一照的那一剎那,她突然想有一個家,想要個孩子。她是官身了,可以好好地養育一個孩子了。

    她想要個女孩子。

    今天的領養並不太順利。一是張大娘特別喜歡向她推薦男丁,認為可以為養老之依靠,二是她突然有些擔心,自己既然養就會盡心,又恐一片深情託付,這孩子長大頭也不回地找親生父母去了。又由此想到了自己,多麼的艱難都想找到母親,然後

    小江用力甩甩頭,患得患失了起來。不期然地想大人養的那個石頭就這麼放走了,會不會難過呢

    祝纓此時心情不錯。

    育嬰堂的事情遇到了一點新情況,但是府裡有一個好消息項安的侄兒也在今天到了。

    彼時仇文正在府裡給郎睿補課,小孩子學話比較快,仇文又對“教化族人”抱有極大的熱情,拿著識字歌的課本,頭一篇也是略過,將後面的歌一邊譯、一邊講解其中的有趣知識,給這小孩子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