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第235章 刺史

 “當然。”

 “好!”

 段琳離開卞府之後並不急著催促皇帝還有卞行這件事,也不往政事堂去。政事堂把御史調離,已透出了一絲不滿來,他也不去觸這個黴頭。再等幾天,風頭過去了之後再提。

 宿麥二、三月陸續收穫,消息傳到京城的時候已是三月底。冷雲表態不想回去,段琳再推薦卞行,再被否決。再等機會,等他再向皇帝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時間已到了四月中旬了。

 段琳是個大忙人,他才接手太僕寺,前任留下的坑要填,自己的人要栽培。所謂“等風頭過去”的這段時間他也沒閒著,將手上的事情粗略攏了一下,無數的小坑有待日後再填,段琳終於覷到了與皇帝再次提卞行的機會。

 起因是冷雲,段琳向皇帝哭訴:“那小子言語無禮,使臣與姻親不睦。”

 冷雲嘲笑段琳安排親家去當刺史的時候說話難聽,段琳裝作才聽到的樣子對皇帝說:“臣知他們的意思,以為臣是因與鄭氏不和故意栽植自己姻親。私怨歸私怨,臣不敢因私害公!”

 對著皇帝好一番表白。

 皇帝道:“卿莫哭,我知道了。”他還是準備等使者到了再說,但是這個“再說”的預案就變成了:不管祝纓幹得好不好,都要讓卞行南下做刺史。

 此時,甘澤還在路上,京城派往南府去宣敕的使者剛剛踏上歸途。

 而祝纓正在山裡。

 ——————————

 山中“別業”落成了!

 山裡條件比平地艱苦許多,山裡人也更加的吃苦耐勞。並非因為平地人不好,而是——能少吃苦,誰會進山呢?

 不過是沒有更好的條件,不得不吃這個苦頭罷了。南府本地百姓就比祝纓所識之京畿百姓能捱苦。

 祝纓心知肚明,所以額外給這些人補一份口糧。這份口糧是額外給壯丁的,不在她與郎錕鋙勾兌範圍之內。吃得飽了,郎錕鋙手下的壯丁幹活飛快。

 這個別業選址講究,建得也講究。

 外圍建一圈“城牆”,有臺階直通牆上,可沿階而上,在牆上巡邏。地形的原因,只有一個南門,一個東門。城門上是城樓,上設有鐘鼓。

 從南門入,一條大路直通往北,最北端是祝纓的住宅。

 自家住宅,祝纓按著“前衙後府”的樣式建的,她現在是五品,按規制頂格建滿五間七架。

 後面住宅雖然自家只有三口人,卻建得比後衙還要寬闊,三路三進,設有更多的客房,後帶罩房,罩房後亦有花園。兩側廚房、僕人房、車馬房,都比以前的宅子大得多!單以僕人房論,住個三、四十人不成問題。又有庫房、倉房等。

 “前衙”分兩進是她理事、待客、宴會之所,非但有她那寬宏的正堂,在正堂兩側又建了左右兩排房子,以作“六曹”的公房。又設有馬廄、小演武場、門房之類。

 樣式有點像在京城的祝宅,大而“古樸”,主屋多是兩層,外面簷廊設槽,天寒大風的時候可以上格子門板之類阻隔。房子用料紮實,唯外簷隔扇之類祝纓以儉省的態度,用的是竹子,用舊了淘汰起來方便。

 牆高而厚。建得比南府的府衙還要氣派一些。

 這就是她給自己建的居所了。

 宅院之外,祝纓又照著自己所知所識之規劃,也設數坊,各分功能。設交易之地,蓋了一片的房子,這是集市。集市很大,而“民居區”現在幾乎全是空地,特別的空曠,只有幾十戶人家。

 這也是塔郎家能夠在幾個月內建成一個小城的原因——大部分的工程是砌牆。就是她的那個大宅,裡面也沒傢俱,空屋而已。

 整個“別業”,大圍牆內現有的好房子只有幾處。一個是她的大宅,一個是給守衛住的宿舍,就在她大宅的旁邊不遠。一個就是大集市,另一個集市鄰近的坊,祝纓在那兒也蓋了一片房子,預備招租。她不賺稅錢,打算賺這“人氣”的錢。

 商人來了,得吃飯吧?得住宿吧?得有地方交易吧?她不抽稅,但是租房子,也安排人提供食宿、草料之類。

 在集市的另一邊,是一個“工坊”,準備給手藝人住的。這裡只有幾處小院,也沒蓋滿。

 整個別業就一個字“空”,半夜有人迷路過來,怕是要嚇得大叫一聲:“鬼屋啊!”

 即便是這樣,祝纓還是非常的高興。這是她的地方了!

 這小城的幾十戶人家是這幾個月來陸續被她發掘出來的,起初是要臨時找人做工,有山中散戶來混口飯吃。先是幾個人,後是他們將家人帶了來。幾個月來,零零星星湊了幾十戶,勉強在附近山上又開了一點田,那田也只是初初有個田的界限而已,地裡仍有許多草根、石塊之類,今年能收回種子就不錯了。

 此地勝在離水源較近,小城內不缺飲用的水。周圍的田地目前開渠比較難,他們就先用大粗毛竹剖開了,作成臨時的引水管,也還能用。

 祝纓也先不收這些人家的稅,約定五年之後三十稅一,來了還有房住,一人能分到一間,先到先得,住她的房子給她開荒、守城,但是開荒的話她提供耕牛和種子以及農具。她現在只收山中散戶,不搶各家的族人、奴隸之類。

 這種事情急不得,她也沒有催促開荒。只以“運糧不便,不如就地開荒”為理由,讓這些依附而來的散戶先幹著。

 相反,她現在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集市上。

 這座小城,集市所佔的面積相較而言是比較大的。祝纓設計的時候也將它按商品分區,使要交易的人可迅速地找到自己所要的東西。她不以族別、家別來區分,雖然各家都有自己的特產,一個寨子出來的人通常自發聚到一起經營同一種東西。

 “別業”最初修的是外面的圍牆,正月裡,牆一建好,祝纓就將交易的地點轉移到了牆內。有一道牆,比在空地上又安全了許多。夜間宿營不怕有野獸攻擊了。只要將城門一關,幾個人一守,自然界的危險就降臨不到他們的頭上了。

 這座空曠的別業,這個小城能夠有幾十戶散戶,也皆賴這道圍牆。山中散居,安全是不能夠得到保證的。狼叼了孩子、猴子搶了吃的、野豬拱了房子拱了地……不勝枚舉。

 祝纓主持了四月十五的大集市,三族六家的人都來了。

 蘇鳴鸞、郎錕鋙、喜金、路果、山雀都穿著他們的官服,藝甘洞主在其中就顯得頗為異類了。他小有不自在。祝纓又帶來了自家父母和花姐,將蘇喆、祝煉祝石也捎上了,蘇鳴鸞也帶母親、哥哥過來,郎錕鋙的妻母也到了,山雀岳父帶著妻子,喜金、路果等人也攜家眷。

 他們彼此都有親戚,又是一番認親。

 祝大張圓了嘴:“這……這是個啥啊?”

 花姐道:“咱們家。”

 張仙姑道:“咱們家在這城裡也有房兒?”

 花姐眼中滿是喜悅:“乾爹、乾孃,咱們進去看看,我慢慢對你們講。”她引他們去大宅裡認路,一邊走一邊告訴他們,這是祝纓建的。

 張仙姑道:“這是要做什麼?”

 花姐低聲道:“以後就算有事兒,咱們也不用怕啦!”

 張仙姑和祝大生就不是聰明人,此時卻心領神會。祝大道:“那可算能安心啦!”

 張仙姑道:“這……這兒的官兒不管?”

 花姐看左右無人,說:“整個別業都是小祝的。就是……外頭那圈大牆內的,都是她的。”為了這個空殼子,祝纓可把家底兒都砸進來了。

 張仙姑和祝大且將新鮮喜悅放到一邊,釘在當地動彈不得。他們驚呆了:“這城,咱家的?”

 花姐牽他們到一邊的石凳上坐下:“還得補些傢俱,還缺人,還要開荒。還得能多在這兒做幾年官兒……”

 空曠的“小城”內。

 祝纓敲了開市的大銅鑼,外面讓商人交易著,請他們進自己的新宅裡坐坐。

 看宅子的不是衙役、不是白直更不是梅校尉手下的兵馬,他們是祝纓從依附的散戶中招來的。

 進了正堂坐下,郎錕鋙也驚訝地四下張望——原來建成了是這個樣子!這麼氣派!

 山雀岳父搶先說:“大人這屋子,可真是太好啦!這這這……”他也有一點看不太上這宅子的地方——沒有火塘。

 祝纓道:“宅子好不好不打緊,我只要對你們有一個交待。”

 蘇鳴鸞道:“義父待我恩重如山,還要什麼交待?”

 祝纓道:“我怕我走了之後,咱們這些日子做的一切就都要沒了。”

 山雀岳父大驚:“什麼?!”

 蘇老封君道:“阿弟,你要走?!去哪裡?”

 祝纓道:“朝廷不會讓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當太久的官兒的,到了時間會換一個的。你們或許不知,我南下已經八年了,明年就是第九年,我在這裡做了些事,朝廷也獎了我,算不賒欠吧。下一個來的人要是有他自己的想法,不願與我做同樣的事情,又或者……”她的語氣變得難過了起來。

 眾人剛才一腔歡喜之情頓時煙消雲散。是啊!怎麼就忘了山下的官兒裡壞人多了呢?!

 那可怎麼辦呢?!

 祝纓的語氣又振奮了一點:“好在你們也有了敕封了,朝廷官制你們也知道了一點了,奏本也會寫了。番學我也在籌建了。以後有個什麼事兒,你們也不至於只能捱打。這樣我的愧疚之心也能輕一些,也不算只借你們向朝廷邀功。這座別業,以後我要不來了,你們商量著看怎麼經營吧,唔,萬一有人要來收,就說是我的別業,他不能動我的私產。你們要有事,不管我以後去了哪裡,都給我寫信,我會盡力幫忙的。”

 蘇鳴鸞心裡咯噔一下,問道:“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