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鵬本尊 作品

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指,製衣

    兵馬未行,糧草先動。

    他之前讓李大福南下出蜀,沿途收集鵝絨鴨絨等物,又讓來福叔買了二十萬匹低級絲布。

    就是在做這個準備。

    “那你不想知道,大乾軍服的製衣標準嗎?”

    唐清柔一臉期待地望著他。

    這番問話幾乎是明示了,秦小滿心中一喜,嘴角微揚,忙不迭地點頭如搗蒜。

    “還請唐姑娘快快說來,我洗耳恭聽!”

    他倒想知道,唐姑娘是如何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察覺出董家制衣行有問題的。

    這是他抓住董家制衣行把柄的重要線索。

    “軍服的製衣標準,春秋講究耐用、夏時講究透氣、冬服注重保暖,滿足了這些條件,布料選擇都是依據衣行市價浮動,選擇合適的。”

    唐姑娘的話,讓秦小滿感到意外。

    “也就是說軍服的製衣標準其實只有原則沒有標準?”

    那這其中可操作的東西就多了。

    市價浮動……像董家當初想要掌握再生稻似的,和其他糧商聯手漲價,再以當時的價格上報朝廷,採用次布來製衣,轉頭賣高價。

    欺上瞞下不說,哪怕東窗事發了,遠在京城只要一句“不知情”,就能把一切責任推得乾淨。

    “也不能這麼說,反正驗收時還要再核查賬目,並請專人檢查衣物狀況。”

    唐姑娘生怕他誤會,急聲解釋。

    “比如冬服,要做兩層面子,其中夾著蘆絮不說,北境嚴寒還要再外面添一層厚夾層,假如不耐用的話,初冬時節穿上身,等到寒冬便不暖和了自然是不行的。”

    劍南道一帶氣溫比北境高很多。

    尋常人家過冬的衣物,有些人只靠蘆絮便能捱過去,或者衣服裡套個厚夾層。

    厚夾層一般都是用上等的粗麻製成的厚布,雖說穿上去很有負重感,但比填充蘆絮更能抵抗嚴寒。

    雙管齊下,只要董家制衣行心不是黑的,既能賺錢又能交差。

    “朝廷對戍邊的將士倒是不錯。”

    秦小滿真心地稱讚著。

    按照劍南道的市價,這樣一套兵服配置下來,算上運輸費用,少說要五兩銀子起步。

    每個新入營的將士能得到兩套這樣的軍服,抵抗寒冬絕對沒有問題了。

    “以前只有一套,磨爛了再用下腳料補上,可補的面料哪有原來的好?將士們不免有人因此遭受凍傷。”

    唐姑娘臉上浮現出心疼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