媱與雅 作品

第631章 兵道

  “和平共處,若真能和平共處,何來的紛爭不斷?所謂的百姓富足安康,不過是表面現象,又有多少流民被驅趕至偏僻之地,以維持你們表面上所謂的一派祥和,喜樂富足。”儒家弟子怒及而笑,對於美婦人之言,不屑之。

  “事實勝於雄辯,道友只讀聖賢書,沒出過此城,即使是城外幾里之地,也從未踏過一步,所瞭解的信息,都來自於街頭巷尾以及學堂的儒門長輩吧!

  他們所說之事,與現實所見到之景,道友,本宮給你一個建議,熟讀聖人言,沒有問題,我南方區域,即使是那最強盛的風都領地,同樣也在推行學堂,為我聖唐一族百姓開智。

  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瞭解我聖唐一族,尤其是南方領地如今的現狀,再來與本宮論一論這安居樂業之道。”

  儒家弟子那一桌人員都是未經世事者,道聽途說者居多,而這些經歷是最不適合的人生,只是活在別人的言語之中,卻未經歷真正的事實,即使未來成才了,也是一個廢物,是美婦人所不屑與之交往的廢物。

  “仁不行商,義不守財;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監國。道友,若是心慈手軟,只是一味遵循道家無為而治,儒家和氣生財,農家的本分之道,道友,還是如你們道家一般,道法自然,迴歸天地的懷抱,尋一處清靜之地,與佛門為鄰吧!”

  “。。。”佛門弟子再次鬱悶了,之前打誑語,已經受到了懲罰,如今正在接受懲罰,怎麼又中槍了?

  “哈哈哈!道友之言,本道不解,望道友解惑。”貴族中年眉頭一皺,與其他人員一般,不明白雲啟之意,而那美婦人對於雲啟的那一句名言,眼前一亮,若有所悟。

  “道友,太仁義,就不要去做生意,太義氣,就不要去管理金錢。太心軟了,就不要管理軍隊,太感情用事,就不要去拿主意。太仗義了,就不要管理財務,太慈善了,就不要當官。這是對領主及其守護者而言,一味的忍耐,變成了卑躬屈膝,奴象盡顯,失去了所有的尊嚴,換來的,卻是不斷的被踐踏尊嚴,弱國無外交啊!”

  “各位道友,槍桿子裡出政權,只有手中有利器,敢於對域外領地的不良無恥行為,說不,一旦對方屢教不改,緊握手中武器,果斷出手。。。”

  “道友之意,造成我聖唐一族如今的兵禍,是天經地義,該存在了?”

  “哈哈哈!年輕人,問出此問題之前,先考慮自己的身份之事,當你問出這一個問題之時,本少都替你感到羞愧難當,說你是域外之人,但道友為我聖唐一族諸子百家的儒家正式弟子,身份問題,沒有問題,毋庸置疑,但說你是我聖唐一族族人,本少所言之事,為域外領地對我聖唐一族不敬,年輕人,你是哪一方領地之民?

  年輕人,本少聽聞一個笑話,那一個笑話所說之事,某兩人在爭辯是非,其中一人不是另外一位的對手。

  忽然一位面容嬌羞的女子剛好經過二人爭辯位置,那一位落了下風的男子甲眼前一亮,頓時有了一計,開口對另外一人乙說道:是個男人都知道,我的話語,是真確的,因為我所說之言,才是爺們。

  那乙一聽,氣得暴跳如雷,欺人太甚,罵道:豎子,難道老子不是男人?

  甲十分認真的觀察者甲,才不緊不慢的說道:如何證明你是男是女,還是第三種人。

  嗯?第三種人?乙眉頭一皺,氣頭上的他,不明白甲的意思,脫口而出:反對你的意見,便是第三種人?那老子便是那第三種人,你老子,來,叫一聲祖宗。

  乙之言,甲也怒了,怒斥道:原來來自於宮裡啊!難怪陰陽怪氣,娘娘腔,老子不與不男不女爭辯,你贏了。”

  “豎敵,可敢一戰~”一拍桌子,儒家弟子在聽雲啟之言時,並沒有感覺,在他看來,西面之地來的人員,能有多大的見識,所說的笑話,不過是他們自以為是,胡編亂造著野蠻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