媱與雅 作品

第264章 舞者

這是很殘酷的打擊,對於樂曲家來說,是致命的打擊,相當於修行者發現自己沒有了修為一般,為了怕人發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

而在此時,他與一名十七歲少女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但耳疾惡化使貝多芬痛苦萬分,因而他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陳述悲慘遭遇與不幸,後來貝多芬又因一位聖人的哲學觀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幹。

明白此道理的貝多芬,暫時遺忘了痛苦,專心致志於熱愛的樂曲工作,樂思泉湧,之後便寫下了雷霆萬鈞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此曲原想獻給一位聖人拿破崙,但因拿破崙加冕稱帝,貝多芬憤而塗掉拿破崙的名字,改稱為《英雄交響曲》。。。”

見彼岸、算必準和青歌對於貝多芬的經歷,興致勃勃,雲啟在簡單介紹貝多芬的經歷之後,發現三人依然感興趣,而此時舞臺上的樂曲已經結束,但三人的興趣,依然沒有減少之意,雲啟選擇具體介紹貝多芬的生平。

“雲啟,貝多芬,現在還在不?”

“彼岸,我的老家,在未來時空,與現在的時間,差了萬年。。。”

“明白了,若有機會,姑奶奶真想見一見如此妖孽的天才。”

“不過,也只有貝多芬不在如今聖唐一族的這一個時代,否則,即使他是天才妖孽,但因為其所精通的領域,是樂曲一道,難以有你所說的成就。”

時勢造英雄,不同的時代,產生不同的影響,若換了一個時代,結局將發生很大的不同。

“是這麼一個理,但也說不準,畢竟,幹一行,專一行,一旦精通,甚至擁有了非常人的見解,依然能夠成為夜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時代。也無法掩蓋其光芒。”

“坎坷的命運,才能做出如此振奮人心的曲子,這是向不公的命運,發出最強烈的反抗,因此讓我們產生如此共鳴,老大,此曲,名字為何?”

“高山流水。。。”

“等等,老大,高山流水不是現在聽的這首曲子嗎,怎麼會是貝多芬的曲子,難道是兩者名稱一樣的緣故?”青歌聽到雲啟所說的話,頓時感覺不對勁,出聲打斷雲啟的話。

“青歌,是你說的啊,問這首曲子叫什麼名字?既然知道了,還問我,怎麼,欺負我不懂這首曲的名字,好歹我也是看過節目單的人。”

“我。。。行,清風說得有道理,你是老大,你說了算。”青歌指了指雲啟,頓時啞口無言,最後將清風搬出來,給了自己一個臺階,掩蓋自己的尷尬。

“是《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若你們有興趣,過了今晚,去我苦城之時,與那些工作人員說一聲,他們會為你們播放此曲子。”

雲啟小小的開了一個玩笑,活躍氣氛,見青歌吃癟,微微一笑,說出了樂曲的名稱。

“雲道友,舞者。有些多餘啊!”算必準一邊聽著《高山流水》,一邊觀看舞臺之上舞者的表演,微微一嘆,為那些舞者感到遺憾,與這些傳世名作相比較而言,他們的舞蹈,是多麼的不堪,嚴重影響了對曲子的欣賞意境。

“算必準,這話,我不贊同,舞者的出現,是為了讓我們這些臺下觀眾,能夠欣賞曲子而服務,曲子作為無形之物,也許用那一句只能意會而無法言傳來說明,既然無法用語言表達,可是又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們,體悟其中的意境,如此產生共鳴。

於是,舞者便成了溝通兩者之間的橋樑,他們的出現,他們的表演,他們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動作,向我們表達了曲中之意,也許我們無法從其中瞭解曲子的意境,但舞者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這便是舞者於曲子的作用。”

“算必準,你所認為的多餘,只是針對這一段曲子,應該也包括剛剛結束的《命運交響曲》那一段曲子吧!

以算必準你的見識,可能只在今天晚上聽到,見到曲子與舞者的結合,為何會提出剛剛的論點?

原因只有一個,舞者所用的肢體語言,無法表達出曲子的意境,因此,他們的表演,看起來顯得多餘和雞肋。但是,算必準,這是以你的眼光,來看待這兩舞曲,而非現場的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