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凡世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七章 意外收穫

    在李昭的計劃裡,李家村推進機械化勢在必行。就以李家村為例,現在只有四百多口人,其中幾歲的小孩子就有幾十人,再大一點的也有幾十,再去掉老人,其實勞動力並不多,也就二百多人,他們需要種田、除草還要搞好副業。

    就以現在的耕地面積來說,每人大概已經需要管理五畝地了,這是在基本沒有什麼機械的情況下。而李昭的目標怎麼可能只侷限於一千多畝地呢?要知道李昭剛來的時候,村裡才四百多畝田,人口不到四百,五年時間,開墾了六七百畝。

    這還是基本沒有機械的情況下實現的,不僅如此,村裡還挖了幾里遠的溝渠,每年還要提供幾千棵樹的木材,又要跟著李昭搞試驗,其實人力一直都很緊張。

    如果能推進機械化,那麼十年內,最少還可以開墾出三千畝地,到時候有四千畝耕地打底,對於一個不過五六百人口的村子來說,收入絕對是天花板級別的。

    這時蘇雅也採訪完成,來到李昭身邊,這時也是非常興奮的和李父說道:“叔叔,你們這也太厲害了,完全沒有用化肥,產量還可以這麼高,幾位專家都說了,那些用蚓土最多的地,基本可以保證畝產突破八百斤了。”

    蘇雅的高興溢於言表,很簡單,就這一點,她的新聞穩了。再算上不同角度的報道小孩子的新聞,那兩篇稿子基本都有保障,哪會不開心,這是收穫滿滿。

    這時李父也很高興,這算是這些年最好的答卷了,擔任村長,看著村民們吃不飽飯,只要有點擔當,心裡就過意不去。說道:“是啊,到八百斤應該沒有多大問題,誰能想到這小小的蚯蚓能有這麼大的作用啊。”要知道剛開始的時候,村民其實對於養蚯蚓也不怎麼在意,也是一次次試驗才讓他們有了信心。

    這一次量起來後,第一次大田試驗,就取得了這樣的成果,生態農業的構想算是深入人心了。從這幾天村民幹活的熱情勁就能看出,人們的精神面貌不一樣了,以往種田也就奔著吃飽飯,幹多幹少差別不大,基本都是餓不死也吃不飽。

    現在不同了,村民們的眼裡也是帶著光的,這產量上去了,吃飽飯已經成了必然。而且李昭搞得生態農業,村裡人是最早知道的,現在已經有了切身的體會,這日子也算有了盼頭。開始的時候還覺得李昭是在吹牛,現在再回頭看看,才發現,自己這是已經走在未來的康莊大道上了。

    李昭和老爹又聊了一會家常,就帶著蘇雅繼續去逛逛了,看著幹勁十足的村民,李昭和蘇雅道:“再採訪一些村民吧,這樣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寫報道,效果應該會更

    好一些。”蘇雅也是從善如流,跟著採訪了好幾位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