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出道即巔峰

  滿載滾燙茶湯的瓷杯,難免燙手,所以唐人便在杯下加個托盤,這也算是後世蓋碗的前身了。

  到了宋代,自然就是盞。

  宋朝鬥茶之風盛行,上至皇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人人皆以品茶,鬥茶為風尚。

  他們將茶末碾碎,調和成膏狀後放入茶盞。

  接著一邊注水,一邊以茶先在茶盞中持續攪動,直至泛起白沫。

  黑翻茶盞利於觀茶色,便於看茶沫是直觀反映鬥茶結果的最佳器物,而它便是後世建盞的由來。

  元代之時,就是高足杯。

  馬背上的民族熱情豪爽,刪繁就簡,他們就直接將曬乾的茶葉扔進水中熬煮。

  這樣得到的茶湯,不但能緩解口渴,還透著絲絲醇香。

  而高足杯,在元朝才得以流行,因為當時的貴族發現,此杯便於在馬背上唱飲時持握。

  無論是大規模遷徙還是征戰沙場,馬背上總是少不了這款高足杯。

  等到了明代,就出現了壓手杯。

  明代茶道技法,走的是返璞歸真,隨泡隨飲之路。

  飲茶方式的革新,也讓一批適合沖泡茶,便於鑑賞茶湯的茶器興起。

  明永樂壓手杯,出道即巔峰。

  外撇的口沿,壓在手的虎口處。

  下墜的杯身,落在掌心裡,稱手感十足。

  敞口的造型,易於觀察茶色聞茶香。

  加厚的胎體,加高的圈足,延緩了背身的導熱速度,茶湯不燙手也不會涼的太快。

  不愧是永樂帝,融合歷代茶客的心頭好,乃造成此物。

  而到了清代,生活就更加奢靡,所以出現了更加精緻完美的蓋碗。

  清朝的飲茶習慣,簡約澹雅依舊是主流。

  但與其它茶器相比,蓋碗尤受清朝人喜愛,成為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

  這是由蓋,杯,託三部分組成的蓋碗。

  集泡茶,品茶於一身。

  上蓋不但可以防塵,撇口,茶托的設計,也避免了手被燙傷,極其方便。

  所以,八旗子弟左手提鳥籠,右手拿蓋碗好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