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璀璨炫目的明珠瑰寶

    結果真跡來了,他也明白真跡比假的好,但是自己的身份在這兒,不可能自己承認我看錯了。

    所以,他就讓手下的大臣,去題詩說這個真跡怎麼不好,這其實就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把戲。

    這可是乾隆真正的黑歷史,可不是憑空汙衊他!

    不管怎麼說吧,一本記錄歷代珍寶的典級,特別是記載清代大家作品的典級,其上有著大批畫作,這足以說明金廷標的厲害。

    當然,還有更厲害的,這可以通過一件玉山作品,來看出一二。

    乾隆三十一年(1766),疆區向朝廷進貢了一塊大玉石。

    這塊大玉石,令乾隆想起了金廷標的一幅山水畫《秋山行旅圖》,於是下旨由宮廷玉作承做。

    然而,宮廷玉作的二十多名玉匠每天趕製,用了六個月日工,四個月的夜工,只完成了二成,進度異常緩慢。

    無奈之下,乾隆下令將玉料運往揚市加工。

    這也是揚市首次奉旨,碾琢這麼大型的玉山。

    兩淮鹽政決定面,向揚市招募能工巧匠。

    一番選拔之後,最終招募了3000名揚市玉匠。

    四年後,經過玉匠們日夜的辛勞碾琢,作品終於完成了。

    1770年,玉山經水路運回京城。

    乾隆一看之下,龍心大悅。

    玉料上淡黃色的瑕斑,變成了秋天的草木;

    玉料中的綹紋,變成了峻拔的山峰,陡峭的崖壁,山間還隱約現出崎嶇的棧道,上有趕著毛驢的馱隊在緩慢行走著。

    作品構圖層次分明,佈局錯落有致,秋意濃厚,意境高曠。

    乾隆三十五年和三十九年,乾隆還先後兩次為之賦詩讚賞。

    從此可以想見,這副作品到底有多麼好。

    也從此可見,金廷標這個人的作品,都是什麼水準!

    雖然不能說每一件金廷標的作品,都是珍品。

    但是他的作品,每一件都很不普通,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