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八百八十六章漢代餅金

    其實,我國使用黃金,有著悠久的歷史。

    殷商時期,先人已使用黃金作為裝飾品。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已開始鑄行黃金貝幣,南方楚國鑄造的黃金貨幣——“爰金”金版更是遍佈中華大地。

    到了漢代,盛行黃金貨幣,只不過是以斤為計算單位。

    漢代黃金貨幣以圓形餅狀為主要的形制,稱為“餅金”、“金餅”或“柿子金”。

    兩漢史籍中有多處文字記載,提到當時的餅金,如《後漢書·樂羊子妻傳》:“羊子嘗行路,得金一餅。”

    考古發現的漢代餅金,呈圓餅狀,正面經過捶擊,中央凹入,邊緣凸起,背面凹凸不平。

    建國以來,在國內各地的兩漢墓葬和窖藏中,都出土過漢代餅金。筆趣庫

    只不過出土的比較零散,數量也不多。

    此時陳文哲眼前的卻不少,畢竟有著七百五十枚。

    這麼多金餅,其上還都有銘文。

    這些餅金上面,幾乎都有文字或符號,內容還很豐富,有表示姓或人名的文字,如君、黃、齊、張、土、王等。

    有標識天干地支或方位的文字,如上、辰等;

    有表示重量的文字,如斤八兩、斤九銖、一斤二兩九銖、一斤八兩四銖、一斤八兩四等等;

    有的為數字,如一、二、三等;

    有的為代表職官的文字,如太史、令等,還有很多不可釋讀的刻劃符號。

    從此可以確定,這些金餅,在當年肯定是屬於流通貨幣,要不然一座大墓之中的陪葬,不可能出現這麼多凌亂的金餅!

    陳文哲研究了一會兒發現,這些金餅的製造水平還是可以的,甚至可以說是標準化生產出來的。

    因為這些漢代金餅的含金量較高,一般含金量都在95%以上。

    雖然每塊金餅大小不一、厚度不等,重量也各有差異,但是陳文哲知道,這是因為流通的時候,可以隨意剪切的原因。

    畢竟黃金是比較貴重的,就算個頭小的,有時候也需要找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