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六百六十章有天賦的員工

    也許是出於好奇,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後,沉澱在缸底的洗手泥,參照寺院內大銀杏樹的樹癭,做出了“指螺紋隱起可按”的供春壺。

    供春壺造型古樸精工,溫雅天然,質純薄堅實。

    傳說供春之壺,勝於金玉,這可太不簡單了。

    周澍《臺陽百詠》:“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數十年,則值金一笏。”

    也就是說當時龔春的壺,就已經價值連城。

    而到了現在,就更不用說了。

    傳世的供春壺極少,1928年,有人在蘇市蒐集到一把供春壺,壺把的款識“供春”二字,缺蓋,後由人配做了一隻,現藏神都歷史博物館。

    供春所制砂壺,款式不一,相傳他製作過“樹癭”、“龍蛋”、“印方”等壺式,其中以“樹癭壺”最名貴。

    清末民初,仿製品很多,而供春樹癭壺,就簡稱供春壺。

    既然陳星辰有需求,陳文哲就隨手做了一把如同樹疙瘩的供春壺。

    這一次做起來,他感覺格外的順手。

    陳文哲有點奇怪,他製作茶壺的時間最多,怎麼之前沒有這種感覺?

    撫摸著手中的泥料,他能感覺到,這批泥料有著不一般的質感和觸感。

    比如說細膩,該有的細膩它一點不少,反而感覺更加有質感。

    再一次做了一把樹癭壺,仔細體驗塑形當中的感覺。

    在這種泥料的加持之下,陳文哲居然感覺不用多麼費勁,就可以讓壺的表面變得更加光滑。

    這樣一來,出現那層瑩瑩寶光的幾率,就更加高了。

    陳文哲抬頭看了一眼陳星辰,這小子製作的茶壺,水平提高那麼快,也許就是因為這種紫砂泥的原因。

    所以,陳文哲只是稍微注意就看到,每次他給壺身塑形完畢,都會沾一點剛才他使用的泥漿,來做最後一道工序。

    果然,陳星辰的作品之上的那層瑩瑩寶光,真的跟這種紫砂泥有關。

    想到陳星辰的能力,陳文哲知道,這小子肯定是買到好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