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四百五十六章意外之喜

    可是,他一看隋侯之珠反饋過來的信息,就有點傻眼。

    現在都說從明代宣德年後,麻倉土就沒有了,可是,就在共和國建立之後,國內還是使用麻倉土製作過一批瓷器。

    就算是知道隋侯之珠不可能撒謊,陳文哲還是深感意外,因為那批瓷器就是7501毛瓷。

    他可是遇到了三四件毛瓷,雖然沒有啟動自主傳承,獲得裡面的大師級工藝,但是,隋侯之珠卻記錄下來了它們的經歷。

    剛才陳文哲詢問的問題,就是從那份記憶當中獲得的,這可真是意外之喜。

    陳文哲打開了設計室內的一臺電腦,搜索了一下相關知識。

    還真是這樣,有關文獻記載,1975年,國院指示景鎮哥委會生產一批茶具供中海使用。

    景鎮為此組織了一支由熟練工人組成的生產小組,日夜不停的進行這項工作。

    工人們進入廢棄了幾百年的古礦洞,收集從明朝宣德年後就絕種的麻倉土。

    他們用竹籤剔,用雞毛掃,費了幾個月時間,把麻倉土收集整齊。

    麻倉土收齊,然後再採用一系列繁瑣的古法,將茶具生產完畢。

    但中海只取走一套,供偉人使用。

    餘下的部分,被景鎮哥委會作為獎勵,單件單件的分發給了一些生產積極分子。

    隨後這些瓷器出現在交易市場,單件的價格從一百元漲到一萬元。

    二十多年後的九十年代,一套的拍賣價就已經達到300多萬元。

    從這資料當中,陳文哲得到兩個信息:一是麻倉土確已絕種,即使殘留一些灰塵,那也是彌足珍貴;

    二是麻倉土與現在的其他制胎原料,在品質上肯定有截然不同的區別。

    要不然,在製作“毛瓷”的時候,怎麼會那樣不計代價的去收集“灰塵”呢?

    得到這條信息,反而讓陳文哲更想著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不管是成化瓷,還是宣德瓷,都是使用的麻倉土,他總不可能使用高嶺土來修復吧?

    要真這麼修復,以後鑑定、賞玩起來,瑕疵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