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楚 作品

第40章 N.嶄新計劃

    他頓了頓,又道:“你只能讓他試著慢慢接納你,每天去見他,給很多他愛吃的食物,然後一點點讓他熟悉你的氣味,試著靠近他。等到他的恐懼完全消除,才能下手。”

    說完,他抿了一口酒,看向景明,“懂了嗎?”

    “嘁。”景明手轉著玻璃杯,嘖了一聲,“你還挺懂。”

    寧一宵苦笑了一下。

    我丟的貓,我能不知道嗎。

    景明看著他,不禁也勾起嘴角,雖然他這個急性子和寧一宵這種徐徐圖之的人說不到一塊兒去,但看他現在至少不再糾結,是真的做好了決定,心中也有幾分寬慰。

    他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見到寧一宵的樣子,和現在完全不一樣。

    那是他們在s大的第一節創業公開課,當時他對這個華人學生的印象詞就是孤僻。那時候的寧一宵幾乎完全符合人們對於geek的刻板印象——性格古怪,智力超群,整天鑽研編程,沒有生活也沒有朋友。

    不過在創業課的中期,學生們應授課教授的要求,需要自己提出創業項目和方案,在所有人面前公開報告,其他學生可以選擇“投資”與否,被投資最多的項目可以在學期末獲得額外的實踐分。

    而那一次中期報告會上,寧一宵的創業項目獲得了最高的投資,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都選擇了“入股”,這完全是景明意料之外的。

    他眼中的孤僻書呆子,站上講臺之後,竟然可以完全控場,行雲流水地向所有人講解他的想法,用充滿技巧的語言藝術和判若兩人的人格魅力,以及縝密的項目方案,征服了所有人。

    報告會結束後,景明就主動找到了他,很直接地告訴他,自己想和他做朋友,或者成為他的合夥人,不是虛擬的創業課題,是真正的項目。後來兩者他都做到了,也成為了寧一宵的天使投資人。只不過那時候的寧一宵根本無法停止工作,只要他停下,就會陷入無止盡的消沉中,酗酒、失眠、在深夜的街道獨自行走,彷彿他的生活其實存在一個無形的漩渦,時不時會出現,將他徹底捲入其中。

    後來寧一宵攢夠了機票錢,去了一趟冰島,那段時間門幾乎失聯,學校也聯繫不上。好在過了幾周,他也算平安回來,有驚無險。

    從那以後,那個神秘的漩渦好像就暫時地消失了,寧一宵不再消沉,而是把一切時間門和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他們一起建立了第一個初創項目——一個線上個人金融處理系統。這個項目的成果比他想象中還要好,可就在用戶逐漸擴大、穩步上升時,寧一宵卻提出賣掉它。

    景明那時候不理解,金融結合互聯網是風口項目,掙錢最適合不過,但寧一宵不想,他也不能強迫,於是聽從他的選擇,把這個項目賣給了一家銀行,換取了兩百萬美金的現金。

    賺到這第一桶金時,景明很天真地以為,以寧一宵做計劃成癮的性格,一定會在第一時間門將這些錢分割好,一一做出規劃,用在刀刃上,好推進新的項目。

    令他沒想到的是,寧一宵做的第一件事,是帶著卡去了一家珠寶專櫃,在那裡他花了十五分鐘,定了一組對戒。

    不過景明從來沒見過那組對戒,如果不是因為電子賬單確實存在,他甚至會以為寧一宵根本沒有買過。

    他甚至沒有可以送出去的對象。

    剩下的錢他們作為本金,投入到全新的項目,和之前的金融方向完全不同,寧一宵提出了幾乎與之相悖的理念,很不現實,很不寧一宵。

    他建立了一個人工智能團隊,不惜花高薪聘請科研人員,花大價錢建立數據庫,致力於用人工智能識別人類情緒,並模擬人類進行反饋。

    這個理念一開始遭到很多人的反對,這並不是常規意義上掙錢的好項目,投資人們並不認為打破這樣的隔閡是有意義的,更不認為這能為他們帶來收益,甚至連想法都懶得聽完,寧一宵飽受冷眼,也習慣了被看輕,所以後來取得了成功,整個團隊都異常興奮,感覺來之不易。

    景明還記得,公司的市值突破一千萬美金時,他們在公司內部搞了一個小型派對,當時他覺得這樣幹下去,他們一定能成功,於是問寧一宵以後有什麼打算。

    寧一宵拿著冰過的啤酒瓶,但沒喝幾口,看上去很清醒,也沒那麼快樂,他回答:他的計劃只規劃到十五年後。

    也就是說,終止在四十歲。

    景明不相信,覺得他很搞笑,明明是個熱衷於計劃一切的人。

    [真的。]

    [如果繼續維持這樣的生活,四十歲之後,我大概會離職。]

    景明甚至記得他當時的表情,明明眼裡映著舊金山明媚的海岸線,卻好像看到的是漫天大雪。

    [我想搬去冰島,花一年時間門住在那裡,把每個角落都轉一遍,然後安樂死。]

    一陣冷風吹過,思緒回到現實,景明低頭,看了看空空如也的玻璃杯,又望向寧一宵,很突兀地說:“我還是比較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擅自決定幫寧一宵面對過去,現在看來也是好事。

    寧一宵挑了挑眉,不太理解他的話。

    比起四十一歲在冰島安樂死的念頭,景明想,捉小貓是多麼好的計劃。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