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兮娘 作品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趙白魚反覆覆盤陷害紀興邦的局:“其一是當地學儒,一般有功名在身,或祖上出過大人物,德行方面屬於地方標杆,能為地方官帶來政績,因此陷害你的學儒和洪州知府私下交好。”

    紀興邦當即說道:“沒錯!陷害我的人就是到洪州知府那兒狀告我貪汙,洪州知府起初派人來我通知我,叫我提防點,我還承了他這份恩情!”

    趙白魚:“其二是江西商幫。商人成幫,必然擰成一股繩,利益綁在一起,堂堂三品大員不順他們的心,說拉下馬就敢拉下馬,可見勢力大到他們不畏懼朝廷,更甚當地官府還得聽他們調度。”

    紀興邦連連點頭:“你說的對。我之前聽你提醒,到了地方處處小心,儘量做好本職工作。轉運司又名漕司,雖插手漕運,實則分工明確,並不統籌漕運業務,平時只負責一些陸路運輸以及將徵收好的官糧交到漕運機關手裡,原本是與漕運商幫無甚糾葛,偏巧有一次江西漕運一個關口出了問題,暫時停運。”

    說到此處,紀興邦還有閒心夾口肉吃,大約是牢獄之災受苦頗多。

    “一旦漕運機關癱瘓,便由我漕司負責將官糧護送回京。事發突然,漕運機關那邊沒反應過來,我的人馬已經上船,結果發現五百萬石官糧裡藏了一百五十萬石私鹽!”

    趙白魚:“官船運私鹽是死罪。”

    紀興邦:“我意識到此事重大,便想插手,但我剛到碼頭,那幾艘船就被其他民船撞翻,一百五十萬石私鹽盡數沉河,毀屍滅跡。之後我想方設法抓私鹽,意外發現來往漕船極為頻繁,運輸貨物尤其珍貴,粗略一算,稅收和每年兩江交到朝廷裡的總稅收出入不是一般大。”

    趙白魚挑眉:“走私?”

    紀興邦重重頷首:“事關重大,我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秉公辦理,但無論私鹽還是走私商船,一艘也抓不到,反叫人擺了這一道。”

    趙白魚:“大人去了公主府?”

    紀興邦:“我記得你的提醒,公主既然為陛下平衡兩江官場,該知道我就是陛下的人,或許肯替我指條明路,但她不願意見我。從公主府家僕那兒打聽到原是公主前一陣子為了恭賀抬手壽誕,費盡心思把廣東的英德石運送到京都府,結果只得到些許金銀賞賜……我便大約明白公主和陛下鬧齟齬,這時候還到她跟前表對陛下的忠心,只會吃閉門羹。”

    時間不湊巧,換作平時,看在元狩帝的面子上,昌平公主會拉一把紀興邦。

    偏巧是在昌平公主借英德石在太后壽誕露臉,暗示想回京卻被元狩帝狠心駁回的時機,盛怒中的昌平公主自不會攘助紀興邦。

    只是趙白魚有些想不通昌平和洪州知府的關係。

    麻得庸是太監,只能是公主的人。

    這次英德石獻壽借了洪州知府的名號,且對方在商幫狀告紀興邦時特意提醒,就算不是公主的人,也應該是合作伙伴。

    但是陷害紀興邦的學儒和商幫至少跟洪州知府相處愉快,管文濱才有坐穩洪州知府的可能。

    那麼陷害紀興邦的人裡,有沒有洪州知府?

    不過不管紀興邦是誰的人,至少能肯定江西商幫和昌平公主不是一路人,更甚連昌平公主也要避其鋒芒。

    這是趙白魚的猜測之一。

    還有另一個猜測是昌平公主和元狩帝經過二十年時光蹉跎,關係和感情大不如前,彼此猜忌、堤防,設計弄倒一個元狩帝耳目也是昌平公主所希望的。

    可能有無數種,事實只有一個,必須深入其中才能知道。

    “我大致明白了點局勢。”趙白魚同紀興邦說:“還請大人忍耐些許時日,我會盡力幫您。”

    紀興邦臉上流露出感激,但眼裡滿是陰霾,沒有半分希望。

    沒人比他更清楚證據確鑿前提下,翻案有多困難,但他承趙白魚的這份情。

    趙白魚果然言行如一,曾經能為恩師奔走,如今也願意為他翻案,哪怕是有這個心,縱是做不到也不枉他盡力維持和趙白魚的友情。

    這時獄卒出現提醒:“小趙大人,時間到了。”

    趙白魚起身邊走邊說:“大人且放心,我會想法子斡旋,至少保證您的家眷安全。”

    紀興邦目送趙白魚的身影直到消失,驀地三跪九叩,高聲喊道:“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趙白魚,有你這個朋友,是紀興邦三生有幸!”

    出了天牢的趙白魚聽到聲音,腳步停頓,心有觸動。

    趙白魚前腳剛走,後腳領命前來的大太監就瞧見他的身影,略一思索便猜是來探望前任上司,倒確實是個顧念舊情的人。

    “你說你在刑部大牢門口遇到趙白魚?”元狩帝來了興趣。

    大太監:“是他。紀大人落難至今,唯有小趙大人到牢裡探望他。官場浮沉,沒汙了小趙大人高義品行,如果不是實在罪證確鑿,恐怕唯有小趙大人能替紀大人翻案。”

    元狩帝:“你怎麼覺得紀興邦罪證確鑿?”

    大太監愣了下,遲疑說道:“關乎朝廷三品大員,底下各個官吏都提著精氣神查案,總不能睜眼說瞎話,給他辦成個冤案吧。”

    元狩帝:“紀興邦自述他被陷害,你不相信?”

    大太監勉強笑了下,“這,我……老奴笨,哪裡分得清誰真誰假?只知道罪犯就喜歡說自己是被冤枉的。老奴還是相信刑部,刑部能人眾多,還是太子殿下掌管,不可能有問題。”

    “什麼問題?”突然插進來一句話,是受召而來的康王。“皇兄?”

    元狩帝擺手示意他坐下來,大太監則識趣退下。

    “紀興邦在江西著了道,撈不出來。”

    紀興邦也算是康王的學生,他自然知道此事。

    “皇兄不打算替他翻案?”

    “怎麼翻?”

    “昌平公主在江西這些年經營不少人脈,或可讓她疏通。”

    “她要是沒幾分心思,紀興邦的案子不至於滴水不漏。”

    “皇兄的意思是紀興邦被陷害,公主不管不顧,意在挑釁您——是太后壽誕,您沒借機召她回京,她心存不滿?”

    “大赦天下,偏沒赦她。她知道太后一看到英德石必然心軟,可是沒表示,就是朕不同意。她心有不甘,英德石和一百八十官聯名保奏都不能威脅到我,乾脆放任我放到兩江的眼線被順理成章地剷除。”元狩帝拍著坐下的石墩,眺望龍亭湖風光。“在外頭待太久,心大了,覺得這些年犧牲夠大,想討功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