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水如天 作品

第二百九十四章 朕說了不算

    北宋科舉,進士跟進士也很大不同的。

    兩宋科舉一共118科,共有進士三萬多人。

    平均每科三百多。

    北宋太宗趙光義時進士殿試後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稱三甲。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又分進士為五等,一、二、三等賜進士及第,四、五等賜進士出身。

    宋真宗趙恆,在大中祥符四年(1011)頒佈《親試進士條制》,制定出五個等級的標準。

    宋仁宗趙禎,在天聖五年(1027),分進士為六等,第一等僅有前五名。

    不管幾等,反正中了就能當官。

    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則天創制於神都紫微宮洛城殿。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殿試,宋仁宗親自主持,宣佈殿試不淘汰考生,凡是參加殿試者一律錄取。

    這一年參加殿試的388名進士科舉人、389名諸科舉人全部被錄取。

    從此,殿試不淘汰,只是根據考試成績給考生排名就成為定製。不過,由於殿試的名次對考生將來入仕和升遷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考生們對殿試還是非常重視的。

    聽見朱璉提問,李綱,梁揚祖對殿試發表看法,梁揚祖力主支持陳過庭的諫言。把考生接到登州殿試。

    李綱也表示贊同,因為太學生考試張榜以後,也會接到登州。

    李敬沒說話,不代表朱璉就讓他在一邊悶著笑。

    “靖王,陳尚書諫言此番恩科效彷仁宗皇帝殿試,取三百八十八名考生,太學同樣張榜錄取三百名,你怎麼看?”

    原定太學錄取的人數是兩百。

    如今陳過庭這個建議,是考慮到科舉上榜的學子和太學生錄取上榜重疊人數。

    “太后,卑將是掌兵之人,不敢妄言......”

    “太后,臣彈劾李樞密使欺君,他任職山東東路宣撫使,把此地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三司鹽鐵之道,大宋無人能及李樞密使,任職太學教習期間,靖王堪稱太學首席教授......”

    在李敬看來,多幾十個,少幾十個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情,太學送走了上一屆學子,留用了一些,第二批的時候,又有意的培養了一批教習,專門整理以往李芘,李敬,陳過庭,黃燦等人的教學內容,深挖細嚼,完全有能力擴招。

    

    至於科舉人數,多點也好,反正張叔夜,李綱兩個黑臉一旦把屬官鍛煉出來,展開全國大規模巡視。

    少不了會掉一大把的烏紗帽。

    至少科舉現在還不可能取消,以後太學,三司吏員考試,教部在籌辦幾所大學。

    時間長了,各類人才的優劣就出來了。

    李綱可不認為這是小事,為國取材,乃是大宋最大的國事之一,張口就參了一本。

    參完的李綱得意的對李敬揚起了眉毛,彷彿在說,咱們都是一起被封賞的王爺,誰還不知道誰。

    朱璉不禁莞爾,笑著捂嘴。

    梁揚祖也笑噴了,他覺得李敬太好玩了,明明自己文武兼備,偏偏裝成武將樣子,涉及朝廷文事,處處躲在人身後。

    大宋傳奇戰神,就這副德行?

    說來也沒人信啊。

    “太后,在我看來,科舉成績考的再好也沒用,執政地方才是他們真正的考試,陳公諫言讓他們來登州開拓眼見沒錯,我可以調動水師船隻配合,不僅張榜學子可以來,科舉落榜學子也可以自願報名來登州觀摩殿試,如果落榜學子連三司吏員考試也落榜了,願意去臨安太上皇辦理的學府求學的,我們還可以派船送去.......”

    恩科學子,都是從州府一層層考上來的,千里跋涉到汴梁。

    卻沒有一舉成名天下知。

    終究還是大宋各地選拔出來的精英,殿試期間,組織他們看看鐵礦,鐵廠,船廠等生產。

    或者這些人有意到登州從工,學著做工廠管事,也能緩解冀北抽調人手以後的空缺。

    “落榜學子也可以來登州覲見天顏......”

    嘴裡呢喃的梁揚祖一下子愣了,然後勐的開口。

    “妙啊,我大宋人心思定,若此番消息傳遍全國,太后和新帝攬盡天下士子人心!”

    “不對,太后帶著新帝重用賢能,力挽狂瀾,力挫強敵,扶大宋傾天於不倒,早已經讓天下百姓歸心,此番氣魄,足以與昔日太宗皇帝鉅額支助科舉進士上任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