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八十九章 流杯池

從關帝廟出來,公園內還有觀音閣、百佛堂、育龍池、放生舫等景點。除了歷史文化、三國文化,還包含了佛教文化於一體。

點將臺高處的山頭上,有一座亭子,叫做“涪翁亭”,匾額由李一氓書寫。白柱綠瓦,雙層曲簷,飛掛翹角,十分雋妙。

涪翁是黃庭堅被貶涪州通判後的自稱,很顯然這亭子是弔唁黃庭堅的紀念性建築。

過了涪翁亭再往裡走,就到了公園的核心區域,流杯池。

能讓黃庭堅在宜州三年,留下上百詩篇,從苦悶頹唐到於自己和世界和解的寄情之地,必然有它的可取之處。

這是是一道長達三十來米,高二十多米,闊略六米,局勢裂成的天然峽谷。

開闊的出口處,兩側是茂林修竹,頗有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會流觴曲水的意境。

往裡走走,就會發現其自然山水條件得天獨厚,幾塊大石高聳成山,斷崖成隙,峽谷開合有度,空間高低錯落。

在炎熱的天氣裡來到這裡,江上送來的清風被陰涼的岩石降下來數度,令人神清氣爽。

黃庭堅便是利用這峽谷的地形和天然泉水,修建了遐邇聞名的流杯池。

流杯池呈九曲之形,兩側立八石凳,引巖縫清泉為流,文人墨客可以列坐其間,流杯飲酒,吟詩酬唱。

巖壑清奇、古樹參天、意境清幽,因為人文崖氣,這裡很快成為宜州古八景之一,歷代文人雅士吟唱之所。

自宋迄今,路過的文人墨客詠贊之作繁多,或寫涪翁之高風,或頌築池之勝績,或發思古之幽情,或懷時令之感慨,可謂霧集雲屯,珠璣累累,風采紛呈。

一些詩詞歌賦,便被勒刻於兩側如內傾高牆一般的巖、壑、洞、谷之旁,石刻題記從淳熙戊申年開始,共有一百多處。

坐在四方石柱一樣的石凳上,周至扭頭欣賞著周圍的摩崖石刻,看到了不少名人的留跡,不由得感慨:“這裡的人,可比我們安樂山摩崖的人出名太多了……”

“他們說那八個字是黃庭堅寫的。”熊嬌和劉濤住得近,肯定來過這裡不少回,便給周至指著崖上,介紹起地方典故。

崖壁上有一處擘窠大字,每個字一米見方,是帶顏體風味的楷書,一共八字,寫的是“南極老人無量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