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不能生搬硬套

“你甚至都無法不經過詳細調查,就武斷地說出那種關係才是當地主要的社會關係。”

“因此治理這樣一個國家,就不能不考慮獨特的實際情況,任何所謂的已有成功經驗,都不能生搬硬套。”

“回到剛剛的那個問題我們就能夠發現,拿我們現在能接觸到的《社會經濟學原理》去硬套《中國通史》,可以說是格格不入。”

“比如關於封建社會的定義,西方是將土地所有權歸於封建領主的名下為特徵,而中國自秦以後就採用了郡縣制,或者說郡縣制為主,分封制為輔了。”

“按照改良後的定義來看,封建社會的特徵是經濟為自然經濟,以土地為基礎,農業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滿足自身為主的經濟結構。”

“這種結構中的關鍵生產資料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或封建領主的手中,故而能夠形成地主剝削農民的階級關係。”

“問題就出在這最後一句,在中國,既然唐《均田令》開始,國家就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全天下的‘丁畝’標準,那麼‘關鍵生產資料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或封建領主的手中,故而能夠形成地主剝削農民的階級關係’這句話,就有問題。”

“就連人家老馬自己都說他的調查和理論都只適合西方歐洲,因此我們肯定需要結合自己的情況,搞自己的調查,最後得到自己的理論。”

“可是據我所知,歷朝歷代有為的政府,都把‘抑兼併’作為大事來抓啊。”張路喜歡研究歷史,對這些都是知道的:“這不是正說明剝削的嚴重嗎?”

“首先我們要鬧清楚他們‘抑兼併’的根本原因和目的是什麼。”周至笑道:“‘抑兼併’從來都不是為了解決剝削之弊,因此將兩者強行聯繫起來,本身就不科學。”

“因為制度之弊,兼併之家都是能夠免稅免役的,自耕農是為了逃避國家的稅收和徭役而依附於他們,這就導致了國家稅源和役源的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