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零一章 理論和實戰

安宅英一說道:“關於《大日經》殘卷,我們還有一些問題想要和小周先生探討。”

幾位大老都愣住了,要知道他們都是大藏家,也有自己的收藏顧問,而且收藏顧問的水平一般都不低。

版本五郎應該就既是安宅英一的對手,又是安宅英一的顧問,或者說顧問之一,本身就是京都國立大學的藝術教授,還是幾次出手和安宅英一在拍賣會上爭奪拍品。

但是《大日經》一出來,兩人肯定得同仇敵愾一致對外了,現在安宅英一卻說要和周至探討問題,這就很奇怪了。

之前看坂本五郎對周至那態度,在這樣的場合,對周至明顯甚至可以用粗魯來形容,現在安宅的態度卻如此謙恭,這就是傳說中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周至倒是不覺得奇怪,畏威而不懷德,幾乎都是這個民族的基因了,換到以前兩人怕是都不會正眼看自己,可是現在來這麼一出,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戰略上出了問題,希望通過戰術來解決了。

會是什麼問題呢?只可能一個,資金不足。

在廣場協議簽訂後,島國還經歷了五年的衝頂,當時舉國狂喜,聲稱自己能夠買下米國。

然而經濟泡沫就在大家最開心的時候破滅,到現在又過去了三年。

三年時間裡,島國也在思考應對之策,對內壓縮投資,抑制消費,對外實施金融兼併,產業兼併,開始實現大規模產業轉移,佔領海外市場,順便為國內企業騰出市場空間。

工業開始從加工業轉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電子、機械、化學等產業,而將造船和汽車等工業投放到海外。

說得好聽這是島國在實施經濟全球化戰略,說得不好聽這叫飲鴆止渴不得不為。

如果沒有東方大國鄰居奇蹟般的快速崛起——最終用本土品牌打敗他們的品牌,比如電器;打不過的就引進平衡機制,比如汽車;以巨大決心迅速構建起外匯儲備,這決定著我們所能夠控制的外貿規模,可以有力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他們的戰略,或者就真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