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七十六章 三種澄心堂紙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每個小几何形狀當中,有八種小花色作為填充,分別是春夏秋冬各兩種花朵,一共八種,因此稱作八答。”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足見八答錦編織的難度,故而規格相當的高,宋代所謂的兩府,就是得入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官員,相當於宰相和國防部長,才有資格得到賞賜。”

“這就與關於《淳化閣貼》的記載非常的貼近了,因為《淳化閣帖》出來之後,也有和八答錦類似的規定,就是官員得入兩府者,方才有資格得以賞賜一部。”

“不過四本祖刻本里邊,只有第二和第八兩本是原裝的宋封,第一和五兩本,應該是乾隆朝後補的了。”

“這又如何看出來的?”李啟嚴問道。

“我之前尋找絛條的時候查過清宮活計檔的記錄。”周至說道:“為了修補內府中收藏的宋代書冊,雍正皇帝曾特意命人拆除部分綾封,交給蘇州織造命其恢復紋樣。”

“其實從明代開始,用八答暈作為名貴書畫的封皮和裝裱,以及用來盛放它們的錦匣,已經是一種常態,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八答暈的圖案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用色也和宋錦大相徑庭了,成了簡化版。”溯

“康熙三年,蘇州報稱復原宋代八答錦成功,於是內府修繕宋本,宋畫,多用這種八答錦。”

“但兩者之間還是有點小差異,就是底色,宋代用的是低調柔和的赭黃,清代繼承明代的習慣,用的是鮮亮的明黃。”

“雖然年深日久,但是底色還是容易分辨得出來的。”

李啟嚴取過兩本祖刻本比較了一下,發現錦封的底色果然存在一些差別,點頭對周至的說法表示認可。

周至打開貼冊:“澄心堂紙歷朝歷代皆有仿造,這個冊頁裡邊,其實一共用了三種澄心堂紙。”

這話一出,李啟嚴的眼光頓時轉為了佩服,而李樂海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些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