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四十六章 計算機語言





“你對編程熟悉不?basic或者pascal。”到現在李開江絕不相信周至會是外行。





“我更熟悉c語言。”周至回憶起當年被代碼支配的恐懼。





“c?”李紅江感覺自己好像撿到寶了:“那unix呢?”





“unix也還行。”周至問道:“學校這是有新引進的小型機了?可以運行ansic的那種?”





對於多數人來說,兩人的對話好比天書。





計算機語言最基本當然就是直接對芯片操作的指令集,例如最早的打孔紙帶,直接就是零和一的組合。





這種語言對計算機來說最直接,但是對人來說最不友好。





於是人們就發明了一套基於芯片的“基本指令集”,這就是彙編語言。





彙編語言同樣還是針對芯片,但是至少可以讓專業人士讀懂這程序是要讓機器幹什麼的了。





但是彙編語言有個問題,那就是無法移植,因為它是針對某一類芯片開發的,換到另一類芯片上,另一類芯片就看不懂。





於是人類又想出一種辦法,設計出編譯庫概念和更高一級的程序,這就是面向過程的編程語言,c語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c語言很難,原因就在於它具備彙編語言簡潔高效的特徵,因此工作迅速,代碼緊湊,可讀性比彙編語言好,最關鍵是容易調試,修改和移植。





程序員只負責寫代碼,代碼寫好之後對其進行編譯,就能夠轉化為能讓計算機讀懂的二進制代碼,稱為“應用程序”。





針對不同的芯片類型,編譯庫中有不同的編譯方式,可以將c語言編寫的程序編譯成能夠在不同系統上運行的程序。





這就解決了程序的移植問題,讓同一個程序,既可以在dos系統裡運用,也可以在蘋果系統裡運用,還可以在unix系統裡運用,不用分別編寫三套。





手機用戶請瀏覽wap..org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