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二十章 證據

  “除了化妝土,雙彩、三彩、釉下彩等都在蜀中瓷器裡有所體現,而邛窯獨特的高溫釉下複合彩和邛三彩,更是足以在中國古陶瓷史上留下一筆,而其興盛時代是在南朝,直到宋末方才衰敗。”

  “而三彩和複合彩,毋庸置疑是傳承自唐代的三彩技術,因此蜀中工藝,在唐代和中原是相通的。”

  “的確。”孫老點頭:“如果肘子你不說這件瓷器是大邑窯,我會將之斷為晚唐邢窯白瓷。”

  “到唐代陶瓷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技術上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陶瓷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由於整個制瓷業技術的提高和改進,出現了大量瓷窯,最終以南方燒製青瓷的越窯,和北方燒製白瓷的邢窯,最受人們推崇,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深深影響了整個中國的製造瓷器的歷史。”

  “陸羽就曾經在《茶經》做過非常精闢的評價:‘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皮日休《茶甌詩》寫道:‘邢窯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墜,輕如雲魄起。’”

  周至補充道:“中唐以後,瓷器得到很大的普及,李肇《國史補》中說,‘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而後人形容越窯邢窯瓷器,還有兩句妙語,叫做‘古鏡破胎’、‘嫩荷涵露’。”

  “‘古鏡破胎’很好理解,就是青銅的青色,破胎後露出裡邊的銅色,或紫或黃,形容唐宋青瓷的釉色和胎色。”

  “而‘嫩荷涵露’則是邢窯白瓷的釉色和胎色,因為修胎工藝不夠精純,在胎上留下了細密的刷痕,就好像荷葉瓣上的脈絡一般;而化妝土和釉色也不夠完美,常常能夠見到白色裡摻著一點很淡的粉紅色,這一點也和後來越窯發展出來的‘影青’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