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七章 學無止境

  “肘子,對清內廷經書用紙有研究嗎?”四舅媽也抬起頭,對周至笑問道。

  “這個真沒啥研究。”周至有些慚愧:“不過聽蜀大古籍修復室的袁老師說,康熙朝以後,武英殿印書是用一種稱作‘連四紙’的竹紙印刷的,著名的《四庫全書》,用的就是連四之中最上等的一種,稱作‘太史連’。”

  “用‘太史連’印刷的康乾書籍,一般都是‘國版’,價值在當時就不菲。”

  “那包書的封皮呢,有研究嗎?”四表舅將經書打開:“這個紙張也可以,不過不金貴,算是清末青出於藍之作,因為韌性突出,被叫作棉連紙。”

  “是的,袁老師說棉連紙其實是宣紙的一種。色白如玉,勻淨細膩,綿軟有韌性。清末民國間比較考究的印本,往往採用棉連紙。”筷書閣

  “這封皮我也看了,應當不是印書用紙,更像是精細加工過的蠟箋紙的一種,具體是哪種,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說學無止境,你呀,還有得學。”

  “是。”

  “你也別為難肘子了,清宮內廷用紙品類實在太多,不用著急,慢慢接觸就是。”

  “之所以提醒你,是因為內藏書畫,多以內府收藏的歷代名紙和彷品來修繕裝表,這也是鑑定字畫真偽的一個重要左證,不可不學。”

  “明白了。”周至虛心受教。

  “之所以說你找到的是真品,原因就是這個封皮紙頗為珍貴,這是乾隆江南織造監製進貢,大名鼎鼎的‘法喜箋’!”

  四舅媽說道:“清代宮廷文房用具,品類豐富。無論是筆、墨、紙、硯以及文房清供陳設器具,都異常的講究。”

  “究其來路分作幾種,一部分出自內廷製作,一部分來自地方進貢,還有一部分,是按內廷樣式,交由地方如杭州織造、蘇州織造、江寧織造等,招募能工巧匠承辦製作。”

  “這些東西都有嚴格的工藝標準和式樣,被稱作‘內廷宮造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