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四百八十五章 嘉靖青花

  這種瓷器首先要價值沒有得到挖掘,具備很大的升值空間;其次要品質優良,具備較高的文物價值和文化價值;第三在之前需要又類似的品種探好路子,可以借勢而起。

  於是終於有人將目光投注到了歷朝歷代最接近官窯的民窯瓷器——明嘉靖青花的身上。

  這個市場本身良莠不齊,嘉靖青花,光青料就存在陂塘青,石子青,回青三種,又因為窯口的技術水平不一,燒出的顏色也從黑藍的深沉灰暗到接近成化的翠藍色,甚至藍中泛紫色都有。

  因此品質差異極大,連嘉靖官窯器都受了多數便宜貨的連累,價值不高。

  但是這一時期也是青花瓷器款式花色大變的時期。

  從明初開始,官窯瓷器和社會一樣,開始變得僵化,從形制到紋樣,官窯瓷都有了固定的制式,甚至連底部的款識都不能隨意。

  不過這樣做的結果就直接導致官窯瓷器的難以模彷,到了後來假貨橫行的年代,更是到了專家們都害怕打眼,乾脆“非官樣,不官窯”的程度。

  也就是說,一件瓷器不管模彷得多麼的逼真,拋開瓷胎釉色氣泡支釘各種細節不論,只要形制不對,花樣不對,那就是假貨。

  比如青花瓷器上出現三羊開泰圖桉,就必定是在嘉靖以後,因為在嘉靖以前的青花瓷器當中,是沒有使用以羊為主題的青花瓷的。

  因此如果在市場上看到一件永樂款的三陽開泰青花盤,那就是造假的人學問沒過關胡亂臆造的,但是在全民對文玩上頭,希望撿漏發財的年代,這樣拙劣的東西照樣可以騙無數的人。

  也正因為如此,嘉靖青花就因為品質差異巨大,花色樣式不依常例,成了最考校收藏者眼力的一個青花瓷種類。

  同樣的,因為鑑定需要的水平太高,而價值與之又無法匹配,所以今天的嘉靖青花,毫無疑問就是最被藏家嫌棄的“垃圾品種”。

  想想也是,除了周至這種真正的愛好研究者,有錢人現在官窯精品瓷器都收藏不完,哪有耐心慢慢研究嘉靖青花的良莠真偽,官民之間的細微差別?

  外婆起來解手,將臥室燈亮著就來門口看周至:“聽你媽說,乖孫過兩天還要出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