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四百八十二章 發現

  “呃……的確是有可能的。”周至點頭:“從保護,修復和展覽普及等角度出發,這套書的最好歸宿,當然是省,甚至是國家博物館。”

  然後又轉了轉眼珠:“但是這套經書和法王寺有著莫大的關係,因此大可以讓慈相方丈去找縣裡,甚至市裡省裡要點好處嘛!”

  “能有什麼好處?”

  “那多了去了,比如真品留不下,得來一套影印版的替換吧?還有藏經樓裡面的那些經櫃,要被取走,是不是也要復刻一套在藏經閣內保存?”

  “比如是不是可以藉此機會大力宣傳一下法王寺?說一說法王寺現在急需要修繕,希望各級政府,社會各界人士幫助幫助?”

  “這哭窮化緣本來就是你們和尚的專業,怎麼反倒問起我來了?”

  “啊這……我們法王寺農禪合一,講究一個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是,這優良的革命傳統無論如何不能丟……等下,你們是宗教人士,論不到這上頭來……”

  幾個人有掰扯了一會兒,突然想明白了,法王寺是慈相大和尚在做主,而周至就一文化館編外長工,乾爹在文管工作彙報裡邊的誇獎他的時候,都是寫“在相關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所以他們的任務其實已經圓滿完成,剩下的,他們其實也都干涉不了。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恆法師父做飯,周至和喬老爺重新鑽進洞內,對竹箱箱子點數。

  漢文大藏經,是從梁武帝時期開始,就在中華歷朝歷代中一直編纂的文化大工程。

  從最早梁朝華林園《眾經目錄》開始,到北宋蜀版《開寶藏》,北宋末年女真政權的《金藏》,《趙城藏》,元代的《元官藏》,明代官方的《永樂南藏》和《永樂北藏》,民間的《嘉興藏》,一直到清代的《乾隆大藏》,是一個成體系的,傳承有序的文化工程。

  只從一個特徵就能夠看出漢文大藏的傳承有序——歷朝歷代無論官辦還是民辦,正藏部分,都是以《千字文》進行編次。

  而所有的藏經中,最早期同時又權威的編目和底本是《趙城金藏》,內容最豐富的《徑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