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四百四十六章 髡殘

  名稱好些還是後來的收藏家給取的。

  乾爹細細看了畫卷上方天空留白之處髡殘的題詞。

  “予因學道,偶以筆墨為遊戲,原非以此博名,然亦不知不覺墜其中,笑不知禪者為門外漢。予復何辭?

  人自黃山來,言其狀,謂情理倶無。餘不禁肢癢。若知老之迅速如此,則得買草鞋踏遍了也,得韻一拈,因留此卷。”

  邊上還錄了一首小詩:“入山恐不深,何妨千萬重。草鞋雄似虎,杖柱活如龍。”

  再看了一遍全畫,除了幾枚收藏章,如“項氏書房珍藏”,“儀周珍藏”,“神品”等。

  剩下的就是一系列的清代皇帝的鑑賞印“某某御覽之寶”。

  以及皇家御用單位的鑑定印章如“石渠寶笈”。“靜寄山莊鑑藏”之類。

  奇怪是除了髡殘自己的留字以外,別的內容也沒有。

  乾爹指著“石渠寶笈”印章:“《石渠寶笈》裡邊有這幅畫嗎?”

  《石渠寶笈》和《宣和畫譜》同一性質,乃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由內府所藏曆代書畫九類藏品的目錄類書。

  凡是入選的書畫,其上會有一個“石渠寶笈”的印章

  周至搖頭:“據說如果被董邦達父子鑑定為上品的,除了‘石渠寶笈’之外,還會加上‘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和‘宜子孫’印。”

  “不過這一幅上除了‘石渠寶笈’其餘的都沒有,只有幾枚道光後的鑑賞印。”

  “對了,這一個是表明收藏之處的印章。”周至指著“靜寄山莊鑑藏”印說道。

  “這是哪裡?”

  “乾隆的五大行宮之一,在河北薊縣,當時的畫作也要加蓋收藏處的印章比如‘御書房鑑藏寶’,‘養心殿鑑藏寶’之類,這個印也是同一類。”

  “那就是說這畫曾經被清廷收入內府,不過後來未受重視?我印象裡別的髡殘的畫作可是沒有這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