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後的故事

  詩文也是澄心堂紙素箋,前後還有“天下一人”的花押,花押上壓了葫蘆形的“大觀”印章。

  文字後面還有一枚方印,極具特色,中間的日字,刻成了反雲紋,卻是“宣和”二字。

  一邊細細欣賞,一邊捲動卷軸,卷幅就過渡到了石延年的籌筆驛詩。

  再往後是歐陽修,歐陽修的這篇文字在其留下的筆記裡邊存在,除了幾個字不同外,內容大體是一樣的。

  接下來是蔡京,蔡京的是一篇文章,文章記錄的是自己為了滿足徽宗的喜好,搜求書畫法帖的過程,狠狠拍了一通徽宗的馬屁,稱讚他優秀的藝術修養,鍥而不捨的好學精神,以及寬宏體恤的“仁君”風貌。

  蔡京的字寫得也極有風格,很明顯是繼承了蘇軾和黃庭堅的書法理念,就是尚意隨心而不逾矩,追承前人又不落陳窠,有新有變。

  書中的臣字,全部都縮小了一號,這也是侍奉皇帝應有的格式,總體來說,也算是一等一的好書法。

  文後留名是“太師楚國公致仕臣蔡京”,這就是大觀三年第二次從宰相位置上退下來之後的事情,和前頭宋徽宗的“大觀”印章對上了。

  不過等到宋徽宗在自己卷軸上加蓋“宣和”二字的時候,就是蔡太師盛極而衰之時。

  這對君臣也算是有趣,蔡京在趙佶的寵幸之下前後四次擔任宰相,除了唐末崔胤外,好像也就沒有別人了。

  但是崔胤時出於朝不保夕的時期,王室衰微,大權旁落,宦官與朝廷大臣互相爭權。還得巴結外鎮的藩帥,比起“吾輩安處禁中,外事盡有太師處置”的滔天權柄,崔胤連毛都比不上。

  也算是天底下古往今來獨一份了。

  其後的藏家就是岳珂了,岳珂是岳飛的孫子,對徽宗和蔡京的怨念可想而知,同時也是一位大文人,陰陽怪氣起來也有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