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九十一章 逗釣

 

周至擺放紅薯和土豆的時候,楊和找周至要了直刀,去剖了幾條鯽魚。

 

周至將一個柚子對半剖開,留下皮子作碗,將鯽魚和臘肉片放了進去,再丟了兩把野蔥,一點良姜杆子,蓋上柚子皮的上蓋,用細竹枝將之固定再用良姜葉包上,放到火上燒了起來。

 

這個手法叫“包燒”,其實是雲南少數民族常用的方法,當然人家也不會用柚子皮,而是用香味濃郁的葉子。

 

大井鄉五通場的苗族小孩經常這樣燒竹蟲吃,被蘇大頭學會之後又傳給了周至。

 

周至現在手裡材料就這麼些,那就小小做一下改良,靈活機動。

 

做完這些周至就取過楊和的竿子,開始玩釣草洞。

 

楊和只會大跑鉛,這讓周至很不滿意,於是將鉛皮座鎖緊,修剪鉛皮到釣組半水浮起兩個豆豆,釣的時候釣一個或者三個豆豆漂在水面,就能夠完成釣靈和釣鈍的自由選擇。

 

這樣整套釣組一下就變得靈敏了起來,雖然沒法和臺釣相比,但是遠比鄉里普通釣法厲害。

 

    

最關鍵的是這釣法還能結合“逗”的手法,就是釣餌到位後會輕輕躺在水底,這時候輕輕一抖竿,水下的蚯引就會隨著抖動發生一下輕微的上跳。

 

這樣的動作對魚類來說是致命的,它們出於本能會咬鉤,之後就算要吐出,也不一定快得過周至這種老手了。

 

當然這種釣法有一個前提,就是釣不了太遠,還有因為墜子太輕不利拋投,那就還受天氣限制需要沒風才行。

 

幾處窩子楊和其實一直在續著,魚群一直在窩子周邊遊曳,只不過幾個人釣魚的手法不夠老道,要等魚在窩子裡撿到釣餌才可以上魚。

 

周至一來就不一樣了,一逗就中,而且都是霸窩的大傢伙。

 

通線用的粗,單鉤也不怕掛草,要防止魚兒亂窩就需要用暴力將魚引出窩子,半斤以下的直接飛上岸,半斤以下的就先牽到亮水的地方,然後將它們熘翻拖到水邊用手抓。

 

方玉是新手,見到周至不停從楊和窩子裡提大魚就急了,拎著竿子跑過來趁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