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太史連

 

“誒?這些課好像也挺有趣,我歷史系可以開啊?”

 

“小袁你先把這幾種紙給他講完吧。”辜幼文笑道:“別給他帶溝裡去了。”

 

袁老師笑道:“是,其實蜀中也常用竹紙,不過質量不算太高,最好的出在夾江,那是在經過張大千改造工藝流程之後。”

 

“但是官刻水平絕對不下於餘杭,蒲叔獻督刻的《太平御覽》,質量絕對上乘,歷代學者皆視為宋刻精品。這是有千年公論的。”

 

“咱們說回紙張。”袁老師將一扣建陽扣取出來:“這個應該是元末明初的建陽扣,特點是用閩地山椒染過,其紙色黃褐,厚薄得中,面平滑,背稍粗,夾有較多的草棍和毛屑。紙薄有光,抖之有響聲。”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宋元麻沙版書,獨用此紙兩百年。”

 

“那對我們學校有用嗎?”周至擔心地問道:“我們學校的宋元建版書籍應該不多吧?”

 

“傻孩子,真當大學是象牙塔了。”袁老師笑道:“我們不能跟浙大換啊?他們可是急需這個。”

 

“那我們能換到什麼?”

 

“很多都可以啊!”袁老師的眼神變得就跟偷到雞的狐狸一般:“比如用於修復古畫的幾種老青綠礦料,以及硃砂墨錠,浙大就藏著不少,我知道最早有中唐的。”



周至已經漸漸明白文物修復的難度了,要弄出個亂真的仿品隔著玻璃櫃子讓參觀者看不出破綻來,那是最簡單的。

 

要真要修復得能夠經歷科學儀器的考驗,從每一個細節全面地復原,從“修舊如舊”完全提升到“修舊是舊”的級別,那就真不是一般的難搞了。

 

也就是國家實力強勁了,才有精力幹這事兒。

 

不禁搖頭:“可實在是太難了。”

 

“不能洩氣啊。”袁老師批評道:“知難而上嘛!要是一點難度沒有,反而沒意思了不是?”

 

周至笑道:“還說我心態好,袁老師你這心態,比我還好。”

 

“那有什麼辦法?”袁老師嘆息一聲:“蜀大珍本好幾倉庫,看著著急有什麼用?我這輩子也不可能修復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