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七章 知識框架

 

“實際上,如果都是新紙的話,這個紙應當比清紙的顏色更淡一些才對。”

 

“所以這是明紙?”周至感覺今天算是大開眼界,原來小小一個扉頁用紙,都有如此多的學問和考究。

 

“是的,這批萬年紅,確是明紙無疑。”

 

“那我就有個問題了。”周至說道:“如果我們已經有了長足的技術進步,能夠研究通透萬年紅明紙的配方,並且將之完美地複製了出來那也不能拿來修復明代書籍啊?”

 

“因為缺少了袁老師你說的長達數百年的自然陳化,這會導致新舊紙張的成色差異啊!”

 

“所以這就是古紙珍貴之處啊!”袁老師似乎對周至現在才想明白這個問題有些無語:“要修復古籍珍本,最好的修復方案,當然是能夠用與之同時代的古材料來予以修復,這一點當然是毋庸置疑的啊。”

 

“至於說完美的新複製品,那也不是完全沒用,可以放在襯心,底背這些外表上看不見,卻又實實在在需要相同屬性的材料來修復的部位上,也可以利用工藝還原出物在當時嶄新的風貌。”

 

“比如青銅古劍,在它們那個時代可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而是如黃金般耀眼奪目,完美的複製品,也能給人另一種震撼。”



“又長見識了。”周至點點頭:“是當如此。”

 

袁老師將那一疊萬年紅放到一邊:“這一疊就算是鑑定完了。接下來我們來看建陽扣和太史連。”

 

“明清時期,連城、寧化、將樂、建陽,都是閩中竹紙的主要產地,也是全國最重要的竹紙產地。”

 

“其中連城是閩中竹紙生產歷史上最為豐富的產紙縣,從宋代迄今,歷時千年,可謂歷史悠久。”

 

“到清時,連城有一千一百多個紙槽,盛極一時。所產竹紙更是豐富多彩,有生料紙、熟料紙、漂料紙、加工紙、改良紙等五大類六十二個個品種。”

 

“其中生料紙中的山貝,剛剛我們說萬年紅的時候已經提到過;還有一類熟料紙,老字號中包括京莊、福貢,漂料紙中包括手本、金箋、黃榜、奏本、京練、宣紙、玉版、連史、苦竹諸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