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六十五章 歷代造假史

 

於是就會鬧出故宮博物院專家花十萬元在潘家園買到高仿北魏彩釉人俑的傳奇故事。

 

而瓷器成為重災區的原因又有不同,瓷器的仿冒不是從現在開始的,而是每一個王朝的安定期都毫不例外地會掀起一股收藏熱,而歷朝歷代對前朝精品瓷器的仿製,那是鍥而不捨堅韌不拔。

 

到了現代,現仿古瓷的難度還是極高的,除了建國初期和改開初期集中全國精力搞攻關搞出來的兩批高仿古瓷具備這樣的實力外,剩下的則主要是利用前朝的古瓷,冒充更加前朝的古瓷。

 

這是一個相當考驗眼力的工作,比如清代的制瓷技術精益求精,仿古之風盛行,到了乾隆時期,瓷器的仿古技術已達到了隨心所欲、運用自如的程度。

 

此時的仿古瓷器品種包羅萬象,已經被搞成了好幾個系列。

 

其一是釉色仿古,宋代五大名窯和前朝名窯如龍泉窯,越窯,都是乾隆治瓷高手們瘋狂模仿的重災區,尤其是哥窯、龍泉窯,乾隆官窯已經可以模仿到青出於藍的程度。

 

    

其二是青花仿古,重災區則是明代永樂、宣德的青花,從青花呈色到器物的造型、紋飾全面複製。

 

不過青花有一點好處,那就是明代的青花料在永樂、宣德二朝,以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來來的優良的蘇麻離青為主。

 

蘇料呈色濃豔美麗,加上永宣瓷器雄健豪放的風格,使得永宣青花被歷代追崇,成為青花瓷的至尊。

 

而後的成化青花也有部分使用蘇料,但更多是因原料稀缺而採用的國產“平等青”,也稱“陂塘青”。

 

這種產於江西樂平的青料髮色淺淡而呈灰藍,清麗淡雅,襯以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使得成化青花成為明中期青花藝術的代表,玲瓏秀奇獨步一時,為世所珍,歷朝歷代均以仿製。

 

得益於平等青的清談典雅,這一青花瓷器風格延續了成化、弘治和正德三朝。

 

到了嘉靖、隆慶至萬曆前期,青花料則開始使用一種藍中泛紫的材料,產於回疆,成為回青料。

 

這種青花瓷產量大但工藝較粗糙,瓷質有所降低,青花瓷也從此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