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二章 公館

 

“與”字的中間是曲橋,兩橫也是小石橋,通往水塘中兩個小亭。

 

不過為了保養簡便,現在水塘裡只有淺淺一點水,很難看。

 

但是也能夠看見整個池塘都是用條石砌成的,有一處地方還保留了那裡天然岩石的形狀,聳立與塘邊,將天然和人工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周至看得暗自咋舌,光這口池塘的人工就不得了。

 

走過曲橋就來到了這裡的中心位置,一座晚清時期西風東漸風格的青磚青瓦建築,展現在周至眼前。

 

公館一層是墊高的,需要走上幾級臺階才能到正門。

 

進門之前還有一個長長的陽臺伸展向建築物的兩側,裝飾以哥特型的石柱,頗有殖民地建築的風貌。

 

門窗也是原配,但是質量似乎出了奇的好,格子窗戶都毫無損壞。

 

推開上半部也是格子玻璃的大門,就進入了館內。

 

房間裡頭又變成了中式格局,中間是一間大廳,兩側各有兩間耳房,耳房外還有兩間偏廳。

 

兩間偏廳一間是書房格式的佈置,現在成了堆放老傢俱老書櫃的雜物間,另一間是圓形,玻璃牆從頂到底,卻是一間玻璃溫房款式的茶室。

 

五間房,兩百平,實在是夠大。

 

堂屋的背牆設計得很神奇,用了大量的實木裝飾,有點類似教堂,中部還有一扇上尖下方,由彩色玻璃磚拼裝而成窗戶。

 

教堂狀裝飾牆兩側有兩個凹陷,底部裝飾著美麗的花板跟扶手,走到那裡才發現別有玄機,這裡竟然是通往樓上的樓梯。

 

沿著樓梯上到二樓,這裡是一個矩形的會客室,會客室對面是三個門,分別通往三個房間。

 

會客室兩側還各有一個大型的陽臺。

 

再往上,還有一處尖頂的閣樓,與別的閣樓不一樣的是這個是整個公館最大的一個房間,足有一百五十個平方。

 

正前方是一個類似大鐘鐘面的圓形大窗,兩側也各開了一個大方窗,讓整個閣樓顯得異常明亮。

 

現在這大閣樓也是堆得滿滿當當的雜物。

 

7017k汽車在送仙場過了一座水泥橋,就繞進了浣花溪邊,水泥路一邊是清清的小河,後面是清水河。另一邊是一溜的花園,茶房。



“這裡有個百花潭公園,”江武介紹:“老頭們喜歡來這裡喝茶。”

 

“這水質可比剛剛的錦江好太多了。”周至笑道:“就不知道可不可以煮茶。”

 

“怎麼可能?”江武笑得不行:“雖然叫清水河,這水喝下去,怕也得鬧肚子。”

 

“你們別笑。”乾爹說道:“當年望江公園,百花潭兩處,竹林掩映,茶房眾多,打出的招牌就是‘河水清茶’。”

 

“當時的錦江水啊,能上招牌的。”

 

“哪一年的事兒啊?”這下輪到江武驚訝了:“怎麼我都沒見過?”

 

“錦江還通航的時候。”乾爹說道:“九眼橋最早叫九賢橋,那裡就是當年蜀都的水門,大碼頭。斜對面就是薛濤墓,薛濤井,是大家喜歡去喝茶的地方,後來成了望江公園。”

 

“那比我想象的可能還得早點……”江武徹底無語了。

 

“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現河水清茶的盛況……”周至也在感慨。

 

“馬上就到了,看,那兒就是草堂。”

 

草堂陳舊,圍牆低矮,牆內樹倒是蠻老,牆外路靠河的這邊,一排大泡桐樹也有些年頭了。

 

去年周至就來過一回,還給小夥伴們充當過一回講解員,當時都不知道這浣花溪對岸,居然別有洞天。

 

經過草堂後,道路就變得荒涼,甚至還頗有點荒郊野嶺的感覺。

 

這一帶還沒有市政規劃,以前是農田,現在已經搬遷,就剩下不少廢墟,灌木林嗎,還有幾口廢塘。

 

周至注意了一下,發現這一帶連路燈都沒有。接著汽車就進入了一個長長的白牆圍起來的地方,進去後發現這裡是一個巨大的砂石停車場,一邊是廠房,廠棚,各種機械,聽著各種款式的軍車,以解放牌軍用卡車居多。

 

“軍區每年要保證援藏任務,這些都是跑國道的車,大修得勤。”江武一邊穿過廠房一邊介紹。

 

“這麼看軍方也不窮啊……”周至看著兩側的綠卡車喃喃自語:“軍車這麼多……”

 

“別鬧!”江武說道:“你都不知道每年要拉多少東西上去!”

 

“我以後能從這裡過?”周至問道:“別賣我房子然後把路堵死,讓我上哪兒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