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八十一章 特有的優勢

 “必須有一個能夠容納生僻字的大字庫,才有整理古籍的基礎,之後才能進行古籍數據庫的建設工作,就我目前能夠想到的,這個建設工作應該包括自動掃描識別,分類整理歸檔,智能檢索工具,任務發佈與驗收模塊,用戶討論區,論文發佈和評分考核系統,甚至將來會有實時通信工具,網絡課堂和會議廳。” 

 “每一個子系統裡邊有包含很多的細項,也是需要逐步推進的長久工程,比如自動掃描識別系統,除了識別古代的印刷品上的文字外,甚至能夠一步步推進到碑拓,金文,甲骨文研究上。” 

 “以前的文史研究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著學者們的博聞強記,以及孜孜不倦的抄錄整理,既費時又費力,還枯燥乏味。” 

 “等到有了這些工具以後,相信在浩如煙海的古籍數據庫中挖掘整理系統性資料,將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 

 古代的記錄資料很多都是如此,比如一位名人的事蹟和著述,有可能會分佈在經史子集各種著作當中。 

 比如《蘇東坡軼事彙編》一書,引用蘇東坡的軼事逸聞便有一千一百多項,參考了上百本古代史料和筆記資料。錃 

 就這還僅僅是記錄蘇東坡的“軼事”,並沒有包含他的文集,要是加上這個,光明末茅維收集的《蘇文忠公全集》,就有七十五卷之多。 

 可即便如此,茅維也更多注重蘇東坡的文學方面,以及他參加科考時候留下的策論,卻錯漏了很大一部分蘇東坡入仕之後,作為朝廷官員上呈朝廷的章奏公文。 

 而這些東西絕大多數在宋史蘇東坡的本傳裡壓根就沒有,它們可能分散在其他人的傳記,筆記和皇帝的日講錄,起居注當中。 

 因此僅靠學者的記憶來完成,那即便再是學富五車的人物,都不敢說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沒有盲區,全部都顧及得到。 

 然而信息系統就可以做到。 

 聽到周至將這些說完,李樂山的訝異之色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加的濃了:“這些都是你想出來的?我記得內地高中生學業任務很重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