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零二章 筆法不全

“公元804年,安海禪師抵達中國長安,學習盛唐文化,兩年之後回國,創立佛教真言宗。”

“在島上著述頗豐,其中與書法文學有關的,包括《文鏡秘府論》、《篆隸萬象名義》等書,保存了不少中國文化資料,有利於瞭解漢唐學術。”

“他的書法在島國被奉為珍寶,公認為真跡的有入唐前的《聾瞽指歸》;在唐期間的《三十帖冊子》;歸回後的《風信帖》、《灌頂歷名》、《金剛般若經》、《崔子玉座右銘》、《真言七祖像贊並行狀文》等。”

“唐書首鍾者,乃是二王,二王筆法在晉代乃是王氏不傳之秘,傳至智永禪師,因為出家無子,遂將筆法傳授徒弟虞世南。”

“從此王羲之的家傳筆法開始外洩,至十一代弟子張旭,較大規模地收徒,顏真卿就是他最出名的弟子。”

“張旭另有有兩名弟子——徐浩、崔邈。”

“空海至唐以後,是想韓方明學習的書法,韓方明最早先跟徐浩的兒子徐璹學習的二王筆法,兩年後又投入徐浩的師弟崔邈門下學習。這樣,韓方明就成了王羲之的第十三代傳人。”

“因此空海大師實際上是王羲之的第十四代傳人,也是將二王秘傳筆法帶去島國的人,所以在我們國內有‘島國羲之’的讚譽。”

這些都是可以查得到的資料,安宅英一也不是想抬空海的身價,但是也沒有辦法藏著掖著,還不如講出來落一個光明磊落。

周至卻搖了搖頭:“空海禪師固然是書道的高手,但是我們仔細研究其筆法,固然是唐風隆盛,然而相比懷素、張旭,風格迥異,安宅先生你說空海禪師得到了二王秘傳筆法,我認為值得商榷。”

“不過《臨池訣》中記載:‘吳郡張旭言:自智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永禪師乃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傳陸柬之,陸傳子彥遠,彥遠僕之堂舅,以授餘。不然,何以知古人之詞云爾。’”

“韓方明是‘草聖’張旭的隔代弟子,而張旭的筆法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一脈,因此從書法譜系上講,安宅先生您說的,到韓方明都沒問題。”

“但是從書風上來判斷,空海禪師這幅書法,只在結字上得到了晉唐書風的傳承,在筆法上卻……”說到這裡周至再次搖了搖頭:“我還是認為風格差異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