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五十一章 進京

接下來幾天裡,周至和江舒意就連見面的機會都不再有,周至就連走出機房的機會都很少。

主要是上一世管理項目研發的經驗,讓李紅江覺得這娃真是個人才。

根據iso標準,信息工程項目的開發是有一套制度流程的,每一個項目階段,都會又一大堆的制度、文檔、備份等等各種資料,流程,審批等工作流分支。

這套制度對於現在的機房來說,未免有點過於的先進和繁瑣,於是周至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將工作細化到日,每天早上建議李紅江開個早會,隨時把控進度,分化任務。

剩下的進度跟隨,需求解釋,文檔整理,沒有人願意接手這一攤子,周至只好自己來負責完成。

這可不是小活,在後世一個項目的資料說明,甚至比項目本身的代碼還長得多。丆

比如立項階段要有項目需求書,需求任務細化書……

開發階段要有技術設計方案,源代碼版本迭代備份,修改說明,開發日誌……

測試階段要有功能測試報告,集成測試報告,系統測試報告……

投產階段要有變更實施方案,驗證方案,回退方案……

繁瑣的確是繁瑣,但是這些繁瑣,恰恰保證了工程的精準,安全,易管理,易把控,易交接,可追溯。

指望一群眼高於頂的天才們在開發代碼之餘弄這些,會被別人認為這是在小瞧他們,或者給他們添麻煩,然而麥明川和李紅江卻看上了這套方法論的價值,在周至累死累活之餘,還要他抽時間把這套流程制度給寫下來給他們參考。

麥明川還將之當做了文科生的特殊能力,因為麥明川和辜老聊起周至這事兒的時候,辜老只是笑了笑,說周至是能夠從《資治通鑑長編》中理出來自己小說裡邊上千個人物的相互關係的的人。丆

這些關係代表著他們之間的親疏遠近,有了這些,作品才會接近當時的真實。

現在看來,他只是將自己資料整理的能力發揮到了理科上頭,用來管理大工程而已。

這其實是後來一門重要的學科,叫做信息系統項目管理。

從這一門裡學出來,並且通過考試拿到執照的人,叫做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