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一十七章 紫定

“呃,跟老爺子您比,拿得實也變成拿不實了。”周至赧然:“我們只能斷出是老康瓷器,卻不像老爺子您,連花押的窯口都知道。”

“不過我們說的不是這件兒,”馬爺將包裹梅瓶的報紙打開:“其實是想請教這件兒,這不鬧出文武俑那事兒了嗎?都沒來得及……”

“出了文武俑那事兒後,可就更不落底了,我們是看不出任何瑕疵,不過……誒?”

“誒?”周至和王時襄也發出了一聲驚呼。

在馬爺和周至的眼裡,這件瓷器的顏色又發生了變化,和早上看的時候又不一樣了。

在已經大亮的陽光下,梅瓶的顏色上部偏淺,變成了紫,緩,綠相間的“茄包”色,而底部積釉較深的部位,呈現的是一種比上部較深的“爛葡萄”色,最底部則變成了紫黑色。

而王時襄的驚呼和兩人則不是一個意思:“紫定?”

“跟我們昨晚燈下和早上看又不一樣了。”周至和馬爺卻是吃驚不小:“這件瓷器,顏色在不同光線下的變化好大。”

“那就沒問題了,真品。”王時襄只簡單看了一下,就下了定論。

“為啥?”周至當然希望自己買到的是真品,但是覺得老爺子是不是太草率了。

“因為這工藝失傳了幾百年了,建國之後國家組織力量恢復古瓷燒造技術,定窯爛葡萄紫,是少數幾樣沒有恢復出來的,連大致像樣都做不到,原因就在這個‘變色’的特性上。”

“真正的紫定瓷器,在光線較暗的地方,看上去是一種醬色,但是在光線明亮的地方,就會發現色淺部位委紅中偏紫,色深部位委深紫,甚或紫中泛黑。”

“之所以變化如此明顯,是因為紫定器在燒造的過程中有一種特殊的窯變,專業稱為‘反鉛’,就是在釉的表面留有密集的泛銀色的油滴星點。”

“這種星點的形成機制直到現在也沒有研究清楚,燒成之後一般器物上部分佈稀疏,下部分佈密集,偶有構成氣泡破裂,縮釉後形成‘走泥’想象。”

“這些星點對光線容易形成反射,結合釉色上下厚薄不均,以及器型弧度造成的不同角度的散射,讓器物出現神奇的光學現象,古人形容為‘爛紫晶澈,璀璨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