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零七章 天生飯碗

馬爺收藏的底子基本在現在已經打下。

宋代五大名窯,周至到現在還沒有收到鈞窯的物件兒。

馬爺同樣沒有收到,但是他這裡有一件四扇掛屏,每屏上頭又十塊鑲嵌的宋鈞瓷殘片,共計四十片。

哪怕是殘片,八二年的時候也花了馬爺一千六百塊,只比馮倉入手的雍正畫桌便宜一半,相當於一個工人五年的工資。

元瓷之紫聚成物形,宋鈞之紫瀰漫全體,“家財萬貫不如鈞窯一片”,指得就是帶紫的鈞窯。

普通不帶紅的鈞窯,哪怕是金黃邊天藍釉的,價值也會大減,有另外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鈞不掛紅,一世受窮”。

完整器裡邊,馬維度這裡有倆盤子,兩枚盤子更像是青瓷釉的底子印上了樹葉紋路的樣子,這就叫“聚成物形”,鈞窯瓷器中,金元時期的典型的特徵。

離通體瀰漫天藍加丁香紫,玫瑰紫,葡萄紫那種,如朝暉夕陰一般美麗的宋代鈞窯瓷器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但是畢竟都帶紫,雖然沒有彌散和過度,更像是“紫斑”,卻已經了不得了。

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在馬爺的傾囊相授下,周至對這自己唯一還沒有擁有的宋代名瓷瓷種進行了長足的研究,對於蚯引走泥紋,護胎釉,垂積釉,米黃邊,醬色邊,光亮,氣泡,乳濁,甚至胎和釉的手感,都有了長足的認識,可謂一日千里,從理論到實踐,從入門到精通。

學問就是這樣,有時候講積累,有時候講機緣,有時候講靈感,有時候講突破。

對於宋瓷周至已經研究得很深了,對於同時期宋代各處著名的窯口,可以說除了故宮那種集齊了五大名窯器物和它們各代彷品的地方,民間能夠在學養和眼界上超過他的人,其實已經不多了。

哪怕是鈞窯,雖然沒有親自上手過,但是從理論研究到高清大圖,周至也基本成竹在胸,今晚其實只是抖開窗戶紙的那一下。

而最開心的卻是馬爺,認為周至天生就該是吃自己這碗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