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零三章 探宅

從大門進來,迎面是緊貼著東屋南山牆的磨磚的影壁牆。在影壁的前面往左拐,是一個圓形月亮門。

進了月亮門就是前院兒,靠左手街面兒有三間房,稱“南房”,在四合院改造的時候,這幾間南房最好的方案,就是改造成車庫或者門面。

現在是李導演用來放傢俱雜物的庫房。

與東邊的月亮門相對稱,西邊也有一個月亮門,一在南房右手,一在南房左手。

西邊月亮門往裡是一個一丈見方的小花園,這是給以前住在外院兒的人消閒用的,周至竟然在這裡發現了一口水井。

“老京城裡的甜水井可是稀罕的東西,這裡之所以能給貝勒看上,最大的可能還是因為這口井。”馬爺給眾人介紹。

的確,這宅子除了接近宮牆外,也沒有什麼別的特別,對於貝勒爺的身份來說,面積也不是特別大,不過加上這口甜水井,那就成了老京城裡頭的“優質資源”了。

南房對面就是通向二進院兒的垂花門,垂花門左右兩邊,直到兩邊的月亮門,是一熘院牆,將外院和裡院,分成了兩個院子。

進垂花門,裡院是長正方形,面積有外院兩個大。

垂花門本身是個門樓,位於裡院南面正中心的位置,大院兒北面是三間正房,東西各是三間廂房。

垂花門與東、西廂房、正房之間,為曲尺形廊子,帶有簷頂,供雨雪天行走,稱“鑽山遊廊”,又稱“抄手遊廊”。

三間正房的東、西兩側,左右廂房的北面,也有一個小小的空間,這裡也各有一間,形如耳朵,因此稱作“耳房”。

耳房是獨立的小院子,前各有一座一丈見方的天井。

另外在東、西廂房與或遊廊和外院兒牆之間,也有兩間類似的耳房,卻叫做“盝頂”。

這兩間耳房面積小得多,一般是僕人住的下房,或者一邊當廁所,一邊當廚房。

這樣的設置在蜀川的川西壩子上也能看到。

內院的東側,東耳房和東廂房之間有一個門廊和月亮門,通過這裡可以繞到第三進院兒。

三進院兒的大小並不大,只和前院的大小差不多,除了一個狹長型的天井以外,靠北外牆也有一熘的房間,稱作“後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