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零一章 入了檔的好物件兒

“錦灰堆啊……”馬爺帶著眾人進了一間廂房:“現在願意學這些的年輕人可太少了……”

“錦灰堆裡也有金鑲玉啊,未來的就業我倒是一點不擔心。”周至笑著應付馬爺,緊跟著一眼就落在了室內張畫桌之上:“嚯!”

“怎樣?沒瞎說吧?”馬爺愛撫著面前的畫桌:“這桌面的格式,故宮裡現在都只有一兩款!”

這是一張紫檀的畫桌,桌高大概八十五釐米,寬七十多釐米,長一米八左右,在畫桌裡邊,也算相當大了。

造型也很特別,桌腿外露,通榫至面,款式明顯參考了商周時期青銅鼎的造型,在畫桌當中,十分的罕見。

尤其是那張桌面,採用的是碎木拼嵌,黃色用黃楊癭木、黑色為紫檀,一明一暗,一暖一冷,鑲成大正萬字連環圖,與桌身簡潔的凋刻和造型形成對比呼應,心思非常巧妙。

這樣的拼接,與其說是節約,不如說是炫技,製作之繁,難度之大,只能是宮內造辦處不計成本,才能打造得出來。

“這也太漂亮了,應該是清早期的東西,入了檔的吧?”

周至口中入的檔,是故宮內一部特殊的書籍,叫做《清宮造辦處活計檔》,凡是重要的宮內物品,都得是皇帝的意志,從造辦處申請製作,到皇帝審批,到製作過程,成品,入宮歸置,都有一套嚴謹的工作流程,會記錄在《活計檔》中。

當然在幾百年時間裡,這類記錄散佚了不少,但是對於重要的物件,歷代皇帝都會有旨意盤庫,這些盤庫的記錄同樣會入檔,因此越是重要的東西,入檔的記錄也就越多,即便散佚了不少資料,同樣會在殘留的資料上找到它們的身影。

皇宮造作的木活也不一定就是非常名貴的紫檀,黃花梨,鐵力木,一般的也還有,比如核桃木,龍眼木也經常用來製作整木的傢俱。

而用作鑲嵌類,最著名的就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