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一章 通景

  “嗯,就是這個意思。”四表舅對周至的解釋表示認可:“你是怎麼發現這道機關的?”

  “嗨!”周至笑道:“這瓶子當時就這樣擺在一個矮几上,我們蹲在那兒研究,因為這瓶子的畫法實在是古怪,因此最終認定這應該是後朝民窯仿品,或者就是官窯沒有被毀掉的次品,直到我起身的時候慢了一點,發現了這個秘密。”

  “你這運氣可真是太好了。”四舅媽笑道:“那這個賞瓶就要加上通景二字——乾隆官窯童子窺戲雙獅耳五彩通景大賞瓶。”

  其實周至在發現這個瓷瓶的秘密之後就已經確定是乾隆官窯的東西了,而且可以想見的是這玩意兒工藝難度實在是太高,因此就和被譽為“瓷母”,正式名稱應當叫做“各種釉色大瓷瓶”那件乾隆大瓶一樣,成了孤品。

  現在得到了四舅媽和四舅的肯定,周至心裡當然更加高興。

  “肘子你花了多少錢?”

  “四百,當做後仿乾隆的殘次仿品買的。白菜價。”

  “還真是白菜價。”四表舅不由得抽了抽嘴角,嘀咕道:“這玩意兒換誰來都得打眼,誰知道乾隆年間唐英還將通景技法運用到了瓷器上……”

  “那這個呢?”四舅媽拿起那個哥釉魚簍尊:“這個有什麼疑問嗎?”

  “這個呀,”周至將邊上幾件東西也推到了四舅媽的身邊:“這是賣家和這幾樣——銅髹銀撐腰虎筆架,撮箕磚硯,壽星牙尖雕件印章,青花荷葉筆舔——算作一套文房處理給我的,一千五。”

  “那裡為何有單獨將它挑了出來呢?”四舅媽微笑著問道。

  “因為這東西就跟那瓷瓶一樣,古怪。”

  “哪裡古怪?”

  “從胎底,支釘痕跡,紫口鐵足,金絲鐵線,開片細碎粗細不一等特徵來判定,這應該是一件南宋哥窯精品。”

  “但是卻又一個很大的疑問,就是器型。”

  “按照劉三爺的觀點,哥窯傳世的都是禮器造型,而這一件瓷器器型近似明清時代的魚簍尊,和傳世哥窯造型不合,因此將之定為了明仿,因此就不能叫哥窯了,只能稱作‘哥釉’。”

  四舅媽翻轉著瓷器認真鑑別,嘴裡說道:“清代藍浦《jdz陶錄》卷六‘鎮仿古窯考’記載,哥窯乃宋代所燒,本龍泉琉田窯,處州人章姓兄弟分造,兄弟各生一;當時別其所陶,兄長所造,曰哥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