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七十九章 創作背景

  “這……這都是真跡啊!”四舅媽心痛地將眉毛都蹙了起來,指著卷軸的手指都在顫抖:“怎麼給糟踐成了這樣?!”

  “瑞芝你莫急。”四表舅說道:“真偽還得看仔細,哪怕是澄心堂紙寫的。”

  四舅媽伸手指向宋徽宗、蔡京、歐陽修的字跡:“能同時將這三人的書法仿得如此高明,怕是古今天下,無人有此能為。”

  “對。”費觀趕緊說道:“工美的張老和徐工也是這樣說的。”

  “歷史記錄上,石介、歐陽修、梅堯臣,對石延年的詩歌書法頗多稱道,但是卻沒有人見過真跡。”

  “如今看來,的確稱得上大家,書法氣韻生動,豪放跌宕,悲鬱孤憤之氣蘊於筆下,唯以長鋒出之,正應了白樂天那句詩。”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正是!與世傳岳飛所書的那道《出師表》,筆力頗有相似,而轉鋒運筆,更見高明。”

  “所以說這是真跡了?”

  “嗯,其實除了紙、墨、印、書法、歷史記錄中歐陽修提到過石延年為他用澄心堂紙做書外,從創作時間上來看,作者書法的心境,也是非常符合當時情況的。”

  “哦?這又是何說道?”周至頓時又來勁了。

  “我們先來看歐陽修的留字。”四表舅說道:“歐陽修的書法特徵非常明顯,還有就是他的題跋應該是離石曼卿創作年代最近的。”

  “來看這裡,最後一句——詩,曼卿平生所自愛者,至今藏之,號為三絕,真餘家寶也。六月甲子,太子少師歐陽修,復觀於六一居。”

  “肘子,去取《資治通鑑長編》,熙寧三年的部分。”

  周至轉身在書架上尋了一下,取出《長編》,找到熙寧三年曆史記錄與歐陽修有關的那一部分:“四表舅,熙寧三年,有旨除任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歐陽修堅辭不受,改知蔡州。”

  “也是從今年開始,歐陽修改號六一居士。”周至的語氣裡充滿了佩服。

  “那是我記錯了。”四表舅說道:“看看四年。”

  周至往後翻了幾頁,對四表舅讀書的細緻程度不禁歎為觀止:“啊這裡,熙寧四年,六月甲子,除太子少師,居潁州。六月甲子,時間也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