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六十章 澄心堂

  黃庭堅曾經和蘇軾笑噱對方書法,但是隻服兩個人:“蘇子美、蔡君謨皆翰墨之豪傑。”

  《宋史》更是直接釘死了棺材板兒:“襄工於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由愛之。”

  而蘇黃米蔡裡這個蔡是指蔡京,也不知道是哪個公眾號胡編亂造,到後來竟然能夠渾水摸魚,讓天下無數人信以為真,也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看內容。”張老沒想到周至還是為書法愛好者,蔡襄這號稱北宋第一的書法周至之前都沒有見過,一下子就看入神了,只得提醒。

  “哦。”周至這才醒悟過來,念道:“澄心堂紙一幅,闊狹、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願為,又恐不能為之。試與厚直,莫得之見?其楮細,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陽日,襄書。”

  “周同學古文不錯。”張老點頭誇獎:“句讀斷得不錯,臺北故宮博物院斷成了‘試與厚直,莫得之?見其楮細,似可作也。’少了韻味。”

  周至笑了笑,《說文解字》我都在標註第五遍這種事情,我就不用說了吧?

  不過張老其實也就是隨口一誇,轉而說道:“看下面的標註。”

  周至看著畫面下邊標註的小字:“《澄心堂紙貼》,尺牘,紙本,1063年作,北宋蔡襄書,行楷,縱24.7釐米,橫27.1釐米。”

  看到這裡周至算是明白了:“這是蔡襄寄給他人的一封信,同時又是他寄給那人的南唐澄心堂紙的一幅‘標本’。

  當時已經不可能是原始幅度那種五十尺了,純粹就是打個樣,意思他能夠找到的好工人,都推脫了按照這個標準仿造該紙的要求,也不知道是不願意做還是達不到這樣的工藝水平。”

  “然後他不信這個邪,在樣品上寫了一封信寄給了這個朋友,跟他說多給點錢,他就不信仿不出來。”

  “還指點了一處細節——‘其楮細,似可作也’。”

  “最後說如果仿造成功他也不多要,只要百張這麼大的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