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五十三章 拜訪

  在安仁鎮有保持得較完整的三條古街:維星街、裕民街、樹仁街。

  在古街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公館群,風格上既繼承了川西傳統民居建築形式,又借鑑了西方建築手法;佈局上,以四合院為單元,這在講究儒家禮制倫理的社會,便於家庭成員尊卑、長幼、男女、主僕住所的區別安排。

  這一點和周至剛剛入手的蘇華軒公館倒是頗為相似。

  此外,古街上還有學校、戲院、茶館、以及極具川中特色的“袍哥樓”。

  現在的安仁古鎮沒有後世那種整修得煥然一新的模樣,完全保留著歷史的滄桑印記,公館群、古街、古道、古巷等古建築,體現了民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和文化特色,同時把川西民居風格與歐式建築風格巧妙地融為一體,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古樹、老街、石溪、小橋、豪宅……讓周至看得流連忘返。

  “一般人都會覺得老地方沒意思。”恰逢集市,人潮和道路兩邊的攤位將老街堵了個滿滿當當,導致費經理的老蘇聯車只能在人潮裡以極慢的速度前進。

  “等再過十年,這樣的地方就不好找了。”周至舉起相機不停地拍攝:“宋代詩人,蘇東坡的表弟,畫竹子的名家文同,有一首詩歌就是寫這裡的。”

  “哦?有這事兒?”

  “嗯,那首詩叫做《安仁道中早行》:引馬江頭來晚時,好風無限滿輕衣。寒蟬噪月成番起,野鴨驚沙作對飛。揭揭酒旗當岸立,翩翩漁舟隔灣歸。此間好景皆新得,須信詩情不可違。”

  “誒?怎麼感覺有一句怪怪的?”

  “是,揭揭酒旗當岸立,翩翩漁舟隔灣歸。‘揭揭’兩字是入聲,你們蜀都話就讀不出來。”

  “哈,還真是。”費經理跟著周至用蜀都方言讀了一下,發覺更加彆扭了。

  “不過我用夾川方言讀就沒這問題。”周至笑道:“因此這詩的毛病是出在下一句,翩、舟、灣,三連平。”

  “蘇東坡表弟能犯這錯?”

  “蘇東坡親戚不通文墨寫詩一塌糊塗的多了去了,很多笑話還被蘇東坡自己記在了筆記裡邊,令人捧腹。不過文同是進士出身,當然不在其列,因而更大的可能,是引用詩歌的人自己記錯了。”